與此同時,他還組織了另外三項計劃。1873年,他應邀加入德意誌曆史博物館的董事會,那是1818年由普魯士政治家、愛國者卡爾·馮·斯泰因男爵組織的,目的是收集包括從羅馬帝國的有效統治消失起直到印刷術發明時的所有的德國曆史資料。1870年之前這項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難,正需要蒙森的堅強意誌將研究繼續下去,並且調和一下董事會玩弄詭計的傾向。

1890年他協助建立了一個組織,出版了一份報紙,設立了一個博物館,該館全力研究德意誌疆界,或者說是從萊茵河到多瑙河的羅馬疆界。1892年,他試圖利用自己堅實的國際影響將德國和奧地利的科學院組織起來,編寫一部每一個拉丁詞至6世紀止的曆史,這項計劃隻完成了一半。盡管他夢想的國際合作在當時未能實現,但他的努力為成立國際科學院聯合會鋪平了道路。該會於1901年在巴黎成立,並使後來合作研究的努力得以成功。

蒙森一麵致力於這些曆史學的合作項目,一麵又繼續寫出自己的研究成果。1860年,他出版了〈羅馬錢幣史),追溯了各類錢幣的流通和使用年限、鑄幣權,以及各種貿易與金融問題。他幫助創立了〈錢幣學〉雜誌,並資助了另一個合作項目:〈錢幣大全〉,收集各種錢幣上的銘文。去世前不久,他還在研究著手搜集紙莎草銘文的可能性。

他晚年出版的最重要的作品是那些完成他學術生涯開始時就為自己定下目標的著作:三卷本的〈羅馬公法〉(1871--1888),〈羅馬刑法〉(1899)。〈羅馬公法)是羅馬人從未付諸文字的羅馬憲法的成文形式。這部著作詳細考察了羅馬政府的每一部門,並用權威論斷和銘文來證實他的描述。蒙森以充分的證據作出結論,認為奧古斯都在其任期內建立的並不是一個新形式的帝政政府,而是一個建立在舊框架中的新地方行政,而這舊框架則建立在最高元首與元老院之間權力平衡之上。他將羅馬帝國從帝政向帝國的轉化描述為一場進化而非革命。他最後一項主要工作:羅馬刑法研究,是他在從羅馬人民角度理解羅馬公法而建築的大廈上完成的最後一塊磚石。

蒙森被認為是19世紀最著名的德國曆史學家,他的獨特貢獻就是他有能力將一絲不苟的學術態度與豐富多彩的寫作方法結合起來。這一天才,加上他對追尋真理的徹底獻身精神、不屈的意誌、對最最微小的細節的掌握、將每一細節放到合適位置以幫助理解總體的能力以及他堅定不移的信念:一切法律、一切曆史都依賴於其人的內容——所有這一切都使蒙森不僅成為偉大的曆史學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和學者,瑞典文學院決定挑選他來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其正確性不僅已為他那部〈羅馬史〉經久不滅的價值所證明,而且也因為蒙森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的典範。盡管他的許多較為偏執的見解已為後來曆史研究的證明所推翻,他那融彙藝術與曆史科學的能力以及他對知識總體而非專門知識的信仰,也為後世學者和作家證明是正確的。

與此同時,他還組織了另外三項計劃。1873年,他應邀加入德意誌曆史博物館的董事會,那是1818年由普魯士政治家、愛國者卡爾·馮·斯泰因男爵組織的,目的是收集包括從羅馬帝國的有效統治消失起直到印刷術發明時的所有的德國曆史資料。1870年之前這項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難,正需要蒙森的堅強意誌將研究繼續下去,並且調和一下董事會玩弄詭計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