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能”變成“可能”(2 / 2)

那一年,麥克阿瑟以全校最高分從西點軍校畢業。後來的西點學員會經常提起“麥克阿瑟的滿分”。這個故事至今還在西點軍校裏廣泛流傳。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隻要勇於挑戰“不可能”,擺脫自卑和逃避心理,多對自己說“我能,我一定行”,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就會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也正是西點情商訓練的精髓所在。

萊特兄弟從小就對機械方麵的知識特別感興趣。有一天,父親送給他們一隻竹蜻蜓,隻要擰緊蜻蜓上的橡皮筋,它就能夠垂直地飛起來。這個小玩具一下子激起了兄弟倆的好奇心,他們開始自己動手仿製竹蜻蜓。看著自己做的蜻蜓也飛了起來,他們很開心。

後來,萊特兄弟竟然開始製造更大尺寸的飛行玩具,他們甚至想象讓這些大尺寸的飛行玩具帶著他們一起飛上天,但是,這一次卻失敗了,這對萊特兄弟來說可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不服輸的萊特兄弟並沒有放棄,相反,他們開始認識到飛行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而是需要大量的知識做後盾才能完成,於是他們發誓要解決這個難題,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19世紀末,已經有很多科學家投入到載人飛行器的發明事業當中,甚至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等人都在努力嚐試後失敗了。這些權威人士的失敗讓許多科學家悲觀地得出結論:載人飛行器根本就不可能被發明出來。

這個“不可能”的定論嚇退了很多人。但是,萊特兄弟卻沒有退縮,反而更加積極熱情地投入到飛機的製造當中。他們廣泛閱讀了各種飛行的書籍和一些有關鳥類飛行原理的著作,請教了很多飛行方麵的專家,苦心鑽研空氣動力學方麵的知識。

學習了豐富的航空理論之後,萊特兄弟更加堅信他們能夠製造出載人飛機。於是,他們動手製作出了他們想象中的飛機,並進行了大量的飛行實踐,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經過無數次的飛行試驗,他們終於成功了。他們的“飛人號”飛機也成了人類航空史上一個開創先河的壯舉。

由此可見,隻要勇於挑戰,誰都有創造奇跡的可能。假如當初萊特兄弟在聽了那些權威人士“不可能”的論斷後,有這樣的想法:“偉大的發明家都說不可能了,那一定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我們還是別異想天開了,早點放手,免得浪費時間。”那麼,飛機的出現至少要推後100多年!

要想挑戰“不可能”,可以這樣去做:第一,多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人的行為說到底還是受自己的思維支配,如果你在心中就認為一件事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你多半做不好,但是,如果你多對自己說“我能,我行,我可以”,那麼你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克服重重困難,直到將其完成。第二,把困難分成一個個小困難逐一克服。有時候,一個大的困難一下子放到我們麵前,會讓我們覺得無從下手,消極的情緒也會油然而生。如果你能將這個困難劃分成幾個小困難,一個個地去克服,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提升情商箴言

“不可能”隻在你的心中存在,隻要你能打破自己的心理界限,你就會發現做任何事情都是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