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你也可以(2 / 2)

再長大一些後,我就又多了一個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幫助很多人。

一般而言,人小時候的理想是會逐漸改變,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淡忘的。在這一點上,我卻稍微有些不同,盡管事業道路有些曲折,但一路走來,我發現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曾和這兩個理想脫離。而在兜兜轉轉中,我的命運也逐漸被改變了。

我為自己確定的事業道路,就是將“興趣”和“賺錢”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也就是努力找到自己想做,又足以保證自己能很好地生存的事業。

這樣的想法其實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基本確定了,當時我是這樣分析自己的:

首先,我沒什麼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這就意味著,將來不管我做什麼,我的家庭能夠提供的助力是非常非常小的。至於社會關係方麵,一般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努力從零開始打造人脈。隻可惜我屬於內向型性格,對於這類事情我一方麵是不擅長做,另一方麵也不喜歡做。因此,我最好選擇一項不需要特別依賴社會關係的事業。

其次,我的天分一般,學習成績也一般。如果想未來有所發展,做出一點成績,我必須要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論,並且長期堅持下去,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行。

我的改變就是基於這兩個分析之上開始實施的,那差不多是在我剛上高二的時候。

那時候我的學習成績排在年級400名左右,屬於班級中上水平。從高二上學期開始,我就非常注意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的學習方法,並且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實踐過程中將這些方法不斷調整、優化。在學習中,比起具體的解題技巧,我更注重方法論的總結,即重點學習“學習的方法”。因為起步比別人晚,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比別人更嚴格一些——別人學2個小時,我就學4個小時;別人周末在玩,而我仍然在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在我堅持幾個月後開始收到明顯的效果。到了高二下學期,我以所有人都未曾預料的速度衝入了年級前30名,而到高考的時候,我以當地狀元的身份如願考上了清華大學。

一方麵,考上大學,是我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當時因為是狀元,所以我一下子拿到了幾萬元的獎金,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家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麵,由於在高中階段我就嚐到了方法論學習和深度思考帶來的好處,進入大學後我將這一套方法論體係延續了下去;而清華大學裏獨特的教學環境、數不勝數的牛人高手更是開闊了我的眼界,給我提供了大量可供吸收的養分。

大學四年,我的學習成績隻能算中等,但方法論、人生觀、世界觀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健全和完善。這個時期積累下來的見識、專業素養和學習能力,給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而我也是在這個時期基本確定了將“知識傳遞”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的想法。

畢業之後,我在國企工作了兩年,但同時也以兼職的形式開啟了自己的創業曆程。最早的時候我和高中同學開了家貿易公司,這家公司在創立5年後成為所在領域的全國第一。

第二次創業,我辦了一家互聯網營銷服務公司。在我最拮據的時候,口袋裏隻有18塊錢,可是兩天後就要交房租,當時我一個大男人居然絕望到要掉眼淚。

所幸,無論多麼艱難,我都堅持了下來。在創業兩三年以後,我發現自己之前吃過的所有的苦,付出過的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生活的回饋。

多年來我一直保持著方法論學習和深度思考的好習慣,並且堅持將思考的內容寫成文章發表到網上。漸漸地,開始有雜誌社向我約稿,有出版社找我談出版合作。慢慢地,我開始出版自己的書,逐步實現了小時候那個當作家的理想。

童年時的苦難使我在創業最艱難的時候都不曾選擇放棄。經曆低穀之後,公司的業務開始蒸蒸日上,收入也開始遠超當初。

人們常說“是一個人的經曆造就了這個人”。這並不是刻意美化苦難。不能否認,窮困的生活和辛勤的勞作,給了我堅持的韌勁,決定了我做事的方式、思考的方式,幫我確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是我所經曆的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我。

這便是我,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不值得誇耀,但足以讓自己自豪。現在我寫下這本書,是想通過我的故事告訴你,無論天資聰穎還是資質平凡,無論你遭遇過什麼樣的苦難,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自己,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