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情,發生在我上高中的第二年。那時候我住校,有一次我回家拿一些生活用品,母親遞給我一瓶洗發水。我一看,發現是那種最便宜(好像是五六元錢一瓶)、最低劣的洗發水,便大聲質問她:“為什麼你總是給我買這麼差的洗發水?”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學習壓力巨大,又處於青春期,發脾氣或許是情有可原的。但這些理由並不能掩蓋我骨子裏對貧窮的恐懼、厭惡,以及由此而生的自卑感。當時我對母親發火,那背後何嚐沒有責怪之意?
那件事情使我內疚至今,到現在我也忘不了母親當時憤怒又愧疚的目光。
三
或許,“想要改變命運”的種子就是在那段時間開始生根發芽的。和別人不同的是,它平凡而卑微,少了很多理想化的色彩。
因此,直到現在,對於在事業上取得的小成績,我總是這樣說:學習和創業固然是我本身就喜歡做的事情,但之所以努力學習、努力創業,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想要擺脫貧窮的處境,我想要賺錢。
我不是一個物質欲望很強的人,可能連事業心都不是特別強,我從未想過自己一定要把事業做到怎樣。但我有一個想法是至今未變的:首先我要對自己的家人負責,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為家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其次是我要對自己負責,隻有先解決了生存問題,才有資格去追求理想。
盡管生活拮據,但我從小就頗有成為理想主義者的傾向。
比如,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作家,而且最好是科幻小說作家。我非常嚴肅地看待這件事情,甚至在小學的時候就試著寫過長達10萬字的科幻小說。雖然那些文字在現在看來非常稚嫩,但從字裏行間仍然能體會到那時的用心。
再長大一些後,我就又多了一個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幫助很多人。
一般而言,人小時候的理想是會逐漸改變,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淡忘的。在這一點上,我卻稍微有些不同,盡管事業道路有些曲折,但一路走來,我發現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曾和這兩個理想脫離。而在兜兜轉轉中,我的命運也逐漸被改變了。
四
我為自己確定的事業道路,就是將“興趣”和“賺錢”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也就是努力找到自己想做,又足以保證自己能很好地生存的事業。
這樣的想法其實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基本確定了,當時我是這樣分析自己的:
首先,我沒什麼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這就意味著,將來不管我做什麼,我的家庭能夠提供的助力是非常非常小的。至於社會關係方麵,一般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努力從零開始打造人脈。隻可惜我屬於內向型性格,對於這類事情我一方麵是不擅長做,另一方麵也不喜歡做。因此,我最好選擇一項不需要特別依賴社會關係的事業。
第二件事情,發生在我上高中的第二年。那時候我住校,有一次我回家拿一些生活用品,母親遞給我一瓶洗發水。我一看,發現是那種最便宜(好像是五六元錢一瓶)、最低劣的洗發水,便大聲質問她:“為什麼你總是給我買這麼差的洗發水?”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學習壓力巨大,又處於青春期,發脾氣或許是情有可原的。但這些理由並不能掩蓋我骨子裏對貧窮的恐懼、厭惡,以及由此而生的自卑感。當時我對母親發火,那背後何嚐沒有責怪之意?
那件事情使我內疚至今,到現在我也忘不了母親當時憤怒又愧疚的目光。
三
或許,“想要改變命運”的種子就是在那段時間開始生根發芽的。和別人不同的是,它平凡而卑微,少了很多理想化的色彩。
因此,直到現在,對於在事業上取得的小成績,我總是這樣說:學習和創業固然是我本身就喜歡做的事情,但之所以努力學習、努力創業,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想要擺脫貧窮的處境,我想要賺錢。
我不是一個物質欲望很強的人,可能連事業心都不是特別強,我從未想過自己一定要把事業做到怎樣。但我有一個想法是至今未變的:首先我要對自己的家人負責,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為家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其次是我要對自己負責,隻有先解決了生存問題,才有資格去追求理想。
盡管生活拮據,但我從小就頗有成為理想主義者的傾向。
比如,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作家,而且最好是科幻小說作家。我非常嚴肅地看待這件事情,甚至在小學的時候就試著寫過長達10萬字的科幻小說。雖然那些文字在現在看來非常稚嫩,但從字裏行間仍然能體會到那時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