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曾因國難披金甲(2 / 3)

眾人看著赤宸,等他定奪。

半晌後,赤宸說:“退!”

“什麼?”所有人都不滿地驚叫,這麼多年的辛苦,那麼多兄弟的鮮血,已經打到了軒轅王的家門口,隻要過了敦物山,就可以直擊軒轅城,怎麼可能退?就是他們願意,他們身後一路浴血奮戰的戰士也不願意。

赤宸冷冷掃了他們一眼,眾人這才安靜下來,赤宸說:“軒轅士兵如今就像是被逼到山崖邊的狼,他們都知道敦物山是軒轅國最後的屏障,一旦失守就是把自己的家園交給了我們焚毀,親人交給了我們屠殺,他們為了自己的父母妻兒絕不會失敗。”

雨師的表情有些不以為然,“我們隻需下令不許傷害平民,並且宣布隻要軒轅士兵投降,一定善待,將軒轅族的鬥誌慢慢消解掉,他們也不見得會死戰。”

風伯默不作聲,赤宸以凶猛殘忍震懾住了驍勇善戰的軒轅士兵,可也正因為赤宸的凶猛殘忍,軒轅士兵恨赤宸入骨,仇恨豈是幾個假仁假義的命令就能化解的?

赤宸指了指後麵的駐兵營帳,“你以為是什麼支撐著他們背井離鄉地冒死打仗?別把你那套仁義忠孝拿出來說事,對他們來說,不管軒轅王,還是神農王,隻要給他們飯吃就是好國君。他們打仗不是為了神農王,也不是為了你我,他們就是仇恨軒轅,因為軒轅毀壞了他們的家園,殺害了他們的親人,他們要複仇!他們之所以一路追隨於我,就是因為我能讓他們複仇!”

雨師也是一點就透的人,立即明白了赤宸的苦衷,赤宸如果命令他們不許欺淩軒轅族人,隻怕這幫心懷怨恨的人會立即去投靠能允許他們複仇的人。

赤宸說:“守衛巢穴和雛鳥的小鳥連老鷹都可以逼退,我們沒有必要和軒轅在他們的家門口打仗,撤遠一點,他們的死誌弱了,反倒更容易。”

風伯和雨師明白了赤宸的意思。如今的軒轅就像一個怒氣衝衝的人,拚盡全力出拳,他們避讓一下,讓對方一拳落空,反而是挫對方銳氣。

第一戰,軒轅妭下令由應龍領兵。

應龍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一出征,就把赤宸的軍隊逼退,逼得赤宸連退三次,退到了冀州。

軒轅士氣高漲,歡欣鼓舞,應龍卻在觀察完冀州的地形後很擔憂。

他對軒轅妭說:“我覺得赤宸下令撤退,並不是懼怕和我們在敦物山開戰,而是想選擇在這裏與我們決戰,這才是對神農最有利的地方。”

軒轅妭同意,“這裏的地形的確對我們不利。”

應龍說:“我們可以向西南撤退兩百多裏。”他指指地圖,“這裏更有利於我們。”

“一旦下令後退,那就中了赤宸的計了,被國破家亡逼出的士氣會一瀉千裏,赤宸肯定趁機追殺。你忘記我們出發那日,對所有戰士的誓言嗎?我們能做的就是不管生死,絕不後退,直到把赤宸打敗。”

士氣易散難聚,應龍悚然一驚,頷首道:“明白了。”

外麵響起了擊鼓聲,傳信兵驚慌地跑進來:“神農要進攻了。”

軒轅妭視線掃了一圈周圍的將士,平靜地說:“那就把他們打回去。”

應龍命人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自從第一次阪泉大戰,軒轅和神農之間已經打了十來年,死了幾十萬人,兩邊的士兵都身負家仇國恨,恨不得立即生吞活吃掉對方。

魑、魅、魍、魎布起了大霧,冀州曠野全化作了白茫茫一片,沒有人能看清楚路。神農士兵訓練有素,赤宸擊鼓鳴金,用聲音指揮著士兵前進後退,有條不紊地攻擊,軒轅族的士兵卻在大霧中失去了方向,被神農士兵無情地絞殺。

應龍立即命善於起風的離怨起風,想把大霧吹散,可在風伯麵前,就如江南的拂麵春風碰上了朔北的凜冽寒風。離怨沒有吹散大霧,反倒連自己都被風伯吹傷了。

應龍看不清楚戰場,隻能聽到軒轅士兵頻頻傳來的慘叫聲,他焦急得想鳴金收兵。士兵們沒有經過操練,根本不可能根據聲音就準確地判定朝哪個方向撤退,甚至有可能彼此衝撞,死傷無數,但至少可以避免全軍覆沒。

他剛準備鳴金,軒轅妭說:“等一下,你來布雨,幫我布一場蒙蒙細雨。”

“雨氣隻會加重霧氣,令我們的士兵更加難作戰。”

軒轅妭把一包草藥粉末交給他,“把這個有毒的藥粉混在雨中降下去,風伯就不得不吹大風,霧氣自然而然會散。”

“可我們的士兵不也會中毒嗎?”

“我早在他們的飲食中添加了解藥。”

應龍按照軒轅妭的吩咐準備行雨,雨師用鼻子嗅了嗅,察覺到空氣中水靈的移動,“奇怪啊,這樣大霧的天氣,軒轅已經寸步難行,他們居然還要降雨?”

赤宸望向西麵,阿珩一身青衣,好整以暇地站在阿獙背上。赤宸忙下令:“雨中有毒,風伯,趕快起風。”

風伯立即起風,把蒙蒙細雨和大霧全吹散了。

剛能看清楚路,阿珩立即手拿海螺號角,邊吹,邊向前衝,軒轅士兵看到一個柔弱的女子都衝到了最前麵,因為大霧帶來的沮喪氣餒全被羞恥壓了下去,他們跟著阿珩,奮不顧身地向前衝。

神農士兵的隊陣被一往無前的士氣衝散,赤宸隻能鳴金收兵。軒轅士兵一路追趕,快到草地時,阿珩突然下令停止追擊,收兵回營。

魑、魅、魍、魎跳著腳罵:“臭女人,你怎麼不追了?”

阿珩回過頭,似笑非笑地說:“我們還不至於傻到往尖刀子上踩。”這裏所有的草都在赤宸的靈力籠罩範圍內,隻要他一催動靈力,草葉就會全部變成刀刃。

大霧中,赤宸勝;追擊時,阿珩勝。雙方各自死傷了千餘人,算是不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