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文/學/城/首/發,請來晉/江支持作者
於是, 沈振英一去世, 威遠侯府便嘩啦啦如大廈將傾。樂文 小說
沈振英去世後,長子沈問知成功襲了爵。可是, 到了第三代沈承宣這兒, 事情就不那麼好辦了。
沈問知襲爵時,沈承宣就已經十幾歲, 按理說沈承宣被封世子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但是,從沈問知襲爵開始, 請封沈承宣為世子的折子幾乎是年年上呈,卻年年都沒有回音。
開始沈問知和譚氏還以為是有人搞鬼,請封的折子沒能上達天聽, 後來花重金收買了宮裏人, 才知道折子早就呈上去了,先皇沒理而已。
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 而威遠伯府, 卻是眼看連三世都撐不下去了。
京城的人多鬼,一看這架勢,立刻明白威遠伯府要沒落。
老威遠伯沈振英是軍功起家, 兒孫卻都是習文,習文也就罷了, 偏偏沒一個出息的。沈問知學問平平, 蒙父蔭在禮部領個閑職, 半點實權也無。沈承宣倒是有些才華,當年也是正經科舉考出來的進士,可譚氏不舍得兒子被外放做官,托了許多的人情,花了許多的銀子,才讓沈承宣留在京城任職。
沈承宣是錦繡堆裏養出的紈絝,吟詩作對,紙上談兵可以,真要他幹實事兒,那是半點也指望不上的。因此,蹉跎了幾年,沈承宣官沒升幾級,吟詩作對的名氣倒比為官的名聲還大。
這樣的父子倆,若再沒爵位傍身,威遠伯府的未來已經可以預見。
偏偏此時先皇駕崩,新帝即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不待見威遠伯府,新帝卻說不定。
先帝重務實,所以不待見沈問知父子倆,可新帝卻是個眾所周知的顏控。新帝做太子時便喜歡與文人士子結交,尤喜詩文做得好,人也長得俊的風流人物。而這兩條,沈承宣一個不落地,全中。
於是,威遠伯府便又看到了希望。沈問知一大早便上朝遞折子為兒子請封,看他那表情,顯然是聽了宮裏什麼消息,以為這次勝券在握了。
看著歡喜的三人,宜生諷刺地笑。
上輩子,沈承宣的襲爵之路可謂坎坷,最終還是靠女婿幫忙,才終於成功襲爵。所以自然地,這次也沒能成功。
不過……
宜生皺起了眉頭。
這輩子……可沒一個沈琪搗亂。
而且,她都重生了,難道別的事也會一成不變麼?
宜生的心微微熱了起來:不怕變,就怕不變!
那邊三人喜不自禁,人人簇擁。宜生這邊,卻也有人靠了過來。
“母親。”半大的小少年滿臉嚴肅,恭謹地叫著宜生。小少年身後,一個身著素色羅衣,麵相溫柔的年輕女子也朝宜生施禮:“少夫人。”
小少年叫沈文定,是沈承宣的長子,而他身後的,則是沈文定的生母方姨娘。除沈文定外,沈承宣還有一子,名叫沈文密,沈文密與沈文定今年均是十歲半,兩人生日隻差了幾個時辰,隻是這幾個時辰,便決定了長子與次子的差別。
沈文密的生母是蘇姨娘,而除了沈文密,蘇姨娘還有一個女兒沈瓊霜,今年七歲,是沈承宣最小的孩子,嘴甜人美,頗得府中長輩喜愛。
所以,蘇姨娘行事張揚一些也正常。
她是唯一一個有兩個孩子的,而且,她還有兒子。
宜生也有過兒子,可剛生下來,沒活過一天便夭折了。後來隻生了七月一個女兒,直至如今,沈承宣和宜生都已年近三十,膝下卻依舊無子。
所以,如今的威遠伯府,正麵臨著有長子無嫡子的尷尬局麵。
按譚氏的想法,休了宜生,給兒子再娶個才是最好。可偏偏京城人都知道,威遠伯府少夫人懷第一個孩子時,老威遠伯病重,少夫人賢良孝順,一直衣不解帶地在病榻前伺候。後來老威遠伯去世,也多虧了少夫人裏裏外外地操辦喪事。許是因為伺候病人操辦喪事太過勞累,老威遠伯頭七前一天,少夫人早產,生下一個不足三斤的男嬰,隻活了半天,斷氣時,正好是老威遠伯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