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哲學好討厭(1 / 3)

360票比140票,高票通過。

蘇格拉底的案件常常被現代人當作“民主暴政”的例子,說明“多數人的民主”在錯誤的引導下也會作出邪惡的判決。

但要注意,法庭給了蘇格拉底充分辯護的機會。

按照色諾芬和柏拉圖的記錄,蘇格拉底在法庭上一一駁斥了所有控罪,發言雄辯有力,用詞通俗易懂。別說是當時的希臘人,就是在幾千年後的今天,重讀這份文獻都會讓人忍不住認同蘇格拉底。

那麼,人民陪審團堅持判蘇格拉底有罪,隻能說明一件事。

人民真的想讓他死。

蘇格拉底到底是哪裏得罪人了呢?

按照後人的記錄,蘇格拉底一輩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問問題。當然,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樣提問。他專挑別人的漏洞,每次都能把對方問得頭昏腦漲。

比如說,他問人家什麼是正義,人家給了他一個答案後他不滿意,他就不停地追問人家。直到把人家問崩潰了他才收手。蘇格拉底的母親是助產士,他自稱為思想的“助產士”,意思是能引導別人深入思考。聽著是挺不錯,但問題是:你考慮了被問的人感受了嗎?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個時代的人。本來你在馬路上走得好好的,蘇格拉底突然從角落裏蹦出來,抓住你問:

“你說,什麼叫正義?”

你還以為這哥們兒是真的不懂啊。你好心啊,你就耐心給他講,正義是怎麼回事。

沒想到,他話鋒一轉,突然抓住你話裏的一個漏洞反問你:“你這樣說不對吧?”

不管你怎麼回答,聰明的他總能不斷追問下去。問來問去你肯定就崩潰了。但就算你想逃跑也沒用。按照慣例,他非得問到你滿臉羞愧地承認自己啥也不知道,他才能心滿意足地放過你。

假如當時就你自己一個人也就算了。要是你身邊還帶著女朋友,帶著奴隸和仆人,你說你還要不要麵子了?

說白了,蘇格拉底屬於“不打擊會死星人”,沒事兒就到馬路上打擊人玩。

但你要以為蘇格拉底就這麼點討人厭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

實際上,蘇格拉底的追問方式已經包括了哲學思考的全部要素。如果蘇格拉底追問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那他就和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家沒什麼區別了。

但是芝諾有一個著名的比喻,說人的知識好像一個圓圈,知識越多,圓圈的周長就越長,就會發現自己越無知。所以蘇格拉底這個當時雅典最具智慧的人,就是認為自己最無知,乃至於他覺得自己的回答無足輕重,必須通過向其他人問問題的方式來求知。

這條“越聰明越謙虛”的規律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方明明很聰明,還偏偏非常謙虛,那不是越發可氣嗎?

當時有好事的人去神廟裏占卜,問雅典在世的最聰明的人是誰。代表神靈的先知堅定地回答:就是蘇格拉底,沒別人了!

360票比140票,高票通過。

蘇格拉底的案件常常被現代人當作“民主暴政”的例子,說明“多數人的民主”在錯誤的引導下也會作出邪惡的判決。

但要注意,法庭給了蘇格拉底充分辯護的機會。

按照色諾芬和柏拉圖的記錄,蘇格拉底在法庭上一一駁斥了所有控罪,發言雄辯有力,用詞通俗易懂。別說是當時的希臘人,就是在幾千年後的今天,重讀這份文獻都會讓人忍不住認同蘇格拉底。

那麼,人民陪審團堅持判蘇格拉底有罪,隻能說明一件事。

人民真的想讓他死。

蘇格拉底到底是哪裏得罪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