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大片
作者:飛氘
通向文學深處的科幻小說(代序)
吳岩
飛氘很有文學天賦,這點毋庸置疑。
2007年他投奔我名下要讀科幻研究生的時候我還不認識他。但麵試表現超級優秀,讓當時的評委都為之一振。多年沒有見過英文這麼好的學生考入兒童文學/科幻文學專業了,況且他還是小有成就的科幻作者。我記得結束的時候陳暉教授跟我說:“恭喜你,終於找到合適的人了”。王泉根教授則不斷地重複說,“男孩子,又是學理工科的,吳岩,好,好。”
王老師是北師大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所的所長,陳老師是副所長。那一年我的科幻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從很少能招到兩個學生都是男生,且都對科幻情有獨鍾。跟飛氘一起進入學習的,是北師大原科幻協會主席郭凱。兩個人從此開始了他們科幻之路的新裏程。
談到郭凱,我要說最先讓我重視飛氘創作的恰恰是他。郭凱是個急性子,熱誠且直率。他本科的時候我就認識他,對科幻的忠誠沒有第二個人能比。看到什麼好作品,一定要告知我他的感受。“吳老師你快看看飛氘最近發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作品吧!”他常常這樣說。
跟郭凱相比,飛氘是穩重和內斂的。通常,他會不聲不響地將新作簽好名放在我下課時的桌上並加上一句:“吳老師,您有時間就看看”。
我確實看了,但沒有太深的印象。說實話,對大家都很讚賞的《去死的漫漫旅途》我也看過不止一次,我覺得太西化了。
這種感覺是在我從北師大的校報上讀了他一篇武俠小說才開始轉變的。那個小說非常短,寫一個事關個人榮譽必須交出頭顱的故事。小說有一種剛性和彈性恰到好處的韌性,我想不出怎麼形容,總之筆法純熟,層次清晰,情感的湧動恰到好處,在結尾時響亮地戛然而止。
這篇小說改變了我對飛氘作品的印象。我發現,他是那種諳識很深的人,腦容量足以安排和設置複雜的多層次構架。最重要的是,他的文學修養和悟性很深。
此後,我再看他的小說就有了特別的期待。發表在這本書中的一些作品,我基本上斷斷續續在不同時期都看過。有一個時候他說他喜歡《故事新編》,很想照著做一下。我記得他跟我談這點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悸動。此後,他還寫過一篇論文,從理論上談及魯迅這本書的重要價值,我對那篇論文的觀點非常認同。
如果我把這組小說當成是一個“奇點時代”的《故事新編》,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小說的宏觀背景是21世紀的當前,但作者卻把他們放置到遠古的神話時代中表述。這麼做的好處一方麵可以削減一些當前社會的複雜元素,更集中地展現思想元素;另一方麵則可以不受現實束縛地拓展想象。
《蒼天在上》在我看來是個形而上學的神話版本,其中吸納了杞人憂天、公共觸怒不周山、女媧補天等許多中國神話和西方創始的宗教經典。故事還全麵交代了這套新編曆史神話的許多族類與時空體係的設定規則。在這篇小說中,整個選集的那種寓言風格和充滿認知互涉的態勢已經初步呈現。
我特別喜歡《一覽眾山小》。記得當年我看的時候很有點激動。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給小說建立起一種獨特的文化坐標。任何人在閱讀到此,都會立刻提取出自己的一整套文化價值觀和曆史網絡。但小說沒有像其他類似作品一樣在某個人們通常爭議的地方糾結、認同或反抗。作者巧妙地躲開了這些,他下力氣描寫了孔子跟老子的交往,描寫了孔子的泰山之旅,描寫了孔子穿越現實走向天空的情節,所有這些都讓我不但歎服小說的那種自由,更讓我去思索我們過去的一切是否也都禁錮在自己的思維定勢之中,無法自拔?掩卷之後,泰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鍾表的那種特殊意象竟然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飛氘改變了我對孔子和儒家的看法,改變了我對自然和道德戒律的看法。他當然沒有說儒家文化其實也是自然的文化,他說的對我並不重要,他讓我轉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