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2 / 3)

《榮光年代》在我看來是一部充滿互文性的作品,它的底板是後羿射日,但其中融入了馬爾克斯式的語言、《霜與火》的場景、《日暮》的設定、向劉慈欣和韓鬆致敬的語段、和一係列終極關懷。“YI就很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誰?從哪裏來?要做些什麼?小小的泥塘村無法給他答案。所以,在一個寂靜的夜晚,他踩著月光上路了。”這種思索在YI的心中反複出現,凸顯了人生和存在的困惑。“在某個天高雲闊的早上,於泉水邊,YI從宿醉中醒來,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眼角已有了一絲皺紋,他忽然懊惱地意識到:自己正一天天衰老,渾身上下從裏到外塞滿了可笑的平庸,過去的輝煌已如夢似幻,他將渾渾噩噩地了卻餘生。”隨後,他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周圍:“傍晚,人們從猩紅的夢中醒來,鑽出洞穴,去小溪邊痛飲一番,尋覓一切可以吃的東西,享受著片刻的清涼。說不定什麼時候,會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澆灌著已經快要冒煙的土地,於是野草瞬間鋪滿大地,鮮花怒放,天堂刹那降臨人間,生命在抓緊一分一秒拚命生長。”他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說,當太陽、月亮、地球排成一列的時候,便有所謂的“吞日”,而YI就是借月射日。”“據他的估計,月亮擊中血日之後,太陽會噴出大量還未燒完的“氣”,如浪潮一樣向四麵八方衝去,然後就此冷卻成一團團稀薄的雲霧,在宇宙中這麼亙古懸浮著。太陽一死,周圍的星辰也將失去自己的軌道,各奔東西。而借著YI那一踏,以及這股持續很久的氣浪,天帆就將推動地球,脫離它運轉了幾十億年的軌道,朝著幽眇莫測的宇宙深處,緩緩飛去。這下大家終於明白了:原來,他是把整個地球改成一架天船了。”閱讀這樣的作品,就像是瀏覽當代文學特別是科幻文學的古今曆史,枝丫繁茂得讓你浮想聯翩。

《大道朝天》可以當成作家學習卡爾維諾的心得體會,雖然它的背景是誇父逐日。小說中,宇宙的諸多組成部分各司其職,而人的努力也有著自己的方向。光明城中舉行著底層者的“金光大道環球賽跑”,而頂層設計則充滿了詭異和暴力。執政者曾經把被壓服的人統統打發到極地大陸上去建設秘密工程,完工後集體坑殺。作者對這種雙層社會關係采取了否定的態度:“當前宇宙為了苟延殘喘而設定了平衡性法則,從根本上決定了人類智慧和鷹熊超能力這兩類事物不可能結合在一起。”從這些地方不難看出作者希望小說映襯現實的雄心。

我把《城堡》看成一個重述且在更加宏大空間設置的魯迅式“鐵籠子”的故事。它是虛擬的也是現實的。是《狂人日記》式的將許多對立空間折疊放置的立體主義畫麵。小說中的精神病人,在保衛還是衝破獨立空間的矛盾中尋求超越,城堡的嚴密性及其裂縫的可能性,構成了未來革命的可能線索。“內部人”和“外國人”之間的關係,也昭示出某種現實主義。

《蝴蝶效應》是一種文體嚐試,作者把美國好萊塢大片跟中國古代曆史與神話相互關聯,進行了一係列隱喻與轉喻式的語言學試驗。我非常喜歡這套短小精悍的故事,充滿睿智,富於知識性又非常具有親和力,可以誘導讀者反複閱讀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