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理經曆
其實,真正支撐心理尤其是社會心理運行的載體還是個體和群體的生理。而平時之所以忽視這個載體就是與人類的生理變化不大有關。但近來這方麵的變化有些突然。人們突然發現,中國青少年的體質指標正在呈現一種下滑的趨勢,如“僅近視眼率一項”2005年“大學生達到80%以上,小學生在30%左右,初中生50%,高中生在80%以上”這是蔣效愚的觀點。特別是近年來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從1億個左右到2000萬~4000萬個之間的下降,讓人感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是王一飛教授的觀點。於是,生理的經曆對人們“社會心理”的影響被人們所關注。它使人想起了“東亞病夫”的稱呼對中國人的“社會心理”的影響。隻有對生理的摧殘和摧毀,才是對“社會心理”的徹底否定和拋棄。例如,是否經曆過病痛、例假、性生活,是處女還是處男,是晚婚還是早婚,有過生育還是沒有,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是生育一胎還是多胎,是否有正常的性生活,是有過重病曆史還是沒有,是美女還是酷男,受過傷還是動過手術,因身體受到過讚譽還是受到過奚落,對自己的身體和麵容等生理條件是滿意還是不滿意,是經曆過戰爭的殘酷還是沒有,等等。
6.精神經曆
對人們的“社會心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他們各自的精神經曆。這才是形成、產生和作用於“社會心理”的最核心的內因。其中也是複合了多種因素和機理,不僅有多層外圍的經曆因素在包圍和內斂甚至凝聚,而且還有很多的內在的經曆因素在互動和互換甚至互化,如有過追求還是沒有,有想法還是沒有,有理想還是沒有,有信仰還是沒有,有信念還是沒有,去過宗教場所還是沒有,讀過經典還是沒有,有過愛還是沒有,有過被愛還是沒有,有過付出還是沒有,有過捐獻還是沒有,有過舍去還是沒有,受過表揚還是沒有,挨過批評還是沒有,有過引人注目還是沒有,有過沮喪還是沒有,是純潔還是不純潔,對過去是留念還是沒有,對過去是美好的回憶多還是痛苦的回憶多,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還是不是,是一個有很多朋友的人還是不是,是一個有愛好的人還是不是,是一個欣賞美的人還是不是,是一個有能力進行發現的人還是不是,是一個樂意創新的人還是不是,是一個喜歡按部就班的人還是不是,等等。其關鍵在於,精神本身還有沉澱機理,它會在不自覺和非可控之中沉澱社會中幾乎所有的個體和群體的經曆。所以,利用催眠法,可以從每個個體和群體的心理深處找到每次經曆留下的心理層,如同地質層一樣,不僅可以看到自然現象,而且也可以看到文化現象。所以,在精神經曆中,一個個體和群體的精神狀態又是主要的。其中的性格和脾氣甚至愛好在個體和群體的運轉過程中起著一個核心和關鍵的作用。
(五)愛好
這裏說的“愛好”其實是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及其力度。在一個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對人的心理傾向的研究具有特別的意義。這種研究目前正在成為一個國際潮流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的黃亞生教授:“可能是因為中國老百姓的心理太強大了,對製度的要求很低,總覺得自己能適應,所以幾千年就在同一製度的圈子裏轉。”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黃亞生最近都在忙一個新的調查項目,“我現在開始研究人,以前研究製度、政策,但是我覺得應該更多去注意一下人力資本的心態,甚至心理,看看一種特定的體製到底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什麼影響,進而如何影響他的行為。”雖然還沒有形成為一個潮流。其實,從二戰中的德國和日本來看,人們的心理能力和主觀能動已經在挑戰社會的管理能力了。而二戰的爆發最終說明的是,這種挑戰勝利了。人類在第一回合時被擊敗得很慘。雖然後來經過調整,包括羅斯福的覺醒、丘吉爾的上台、斯大林的反擊和中國的參與,使得人類最終取得了勝利,但為此形成的對集權的崇拜和渴望一直在延續,甚至有時有地還在變本加厲。
其實,這些整體的“社會心理”傾向可以從個體的心理愛好中充分地反映出來:
1.烹飪
不要輕視這個愛好。它可以說明很多現象和問題。特別是中國自古就有“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老子的一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六十章。的古訓。但現實是,雖然從烹飪的技術高超角度看,男性要高於女性;但從烹飪經常化的角度看,則是女性占居多數。同時,會做飯或懂得烹飪藝術的男性要比擁有音樂、文學和體育等其他愛好的男性更容易得到女性的好感這是德國一婚戀網站調查顯示的結果。78%的女性受訪者認為,樂於下廚是一個真正“性感”的愛好,而分別隻有57%和52%的女性受訪者認為喜歡看話劇、歌劇或是熱衷有氧運動是很性感的愛好。48%選擇唱歌和音樂,45%的人選擇文學和寫作,43%的人選擇手工製作,21%的人選擇衝浪,14%的人選擇跳傘和足球,7%的人選擇電腦遊戲玩家。所以,社會的烹飪程度如何,誰來經常烹飪,誰的烹飪水平最高,經常烹飪一些什麼,關聯一個社會的穩定與否。但現實是,很多家庭基本處於不烹飪的狀態中,經常出去有飯局,經常出去應酬,經常下館子,使得人們的家庭生活在處於逐漸少味和小味甚至無味的趨勢之中。特別是對那些獨生子女上大學了或者不在身邊,自己又經常有工作應酬的人,忽視烹飪的愛好將帶來或形成複雜的“社會心理”問題綜合症。這個在以往並不重要的問題在現在卻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加強和強化烹飪愛好其實是讓人回歸家庭,而家庭又是社會的基礎。經常烹飪,可以使人經常地提高左右協調能力和對火候掌握的本領。這對社會管理來說尤為重要。
2.讀書
一定要看到,讀書的愛好以及由此形成的讀書方式和狀態對人的影響會很大,甚至還會越來越大。其實,對人的情緒調節能力最大的和最有效的就是讀書。但現實是,近年來,這種影響卻在下降,而且還在越來越小:主要是由遊戲代替了電視劇,而又由電視劇代替了電影,而電影又代替了讀報,而讀報又代替了讀書,其中讀教材又代替了讀經典,而讀譯著代替了讀原著,等等1.0%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6.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58.1%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對個人閱讀情況表示不滿意的比例占32.1%,對個人閱讀情況表示滿意的比例占16.1%。還忽視了讀“書法”作品,對中國字及書法幾乎沒有感覺。當下的讀書態勢還是出版跟著讀者走。其實,應該是讀者跟著出版走。其關鍵在於,出版能否挖掘深藏在心裏深處的心理需求而予之。但現狀是,連靠讀書謀生的人也不讀書和不精讀書了。很多家庭的書房最後都變為了“電腦室”或者“遊戲室”。這些“快餐文化”使得人們的“社會心理”趨於浮躁甚至煩躁,而且是越來越浮躁和煩躁。其實,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和技術功利的一麵,也有打開思路和拓寬視野實用的一麵,但更有平靜心態和有所感悟感受的一麵。為此,讀書也要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