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讓農民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1 / 2)

三、要想辦法讓農民分享到漲價的“實惠”

中國三分之二農村人口隻實現了三分之一的消費,農民的購買力有限,那是因為他們辛勤勞作所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最近我回浙江奉化老家,那應該還算是一個比較富庶的地方。有一天我看到表舅舅拉著手推車在我家門口的菜市場賣自家種的西瓜。到中午時分西瓜已基本賣完,我請表舅舅來我家吃飯,問他幾點鍾起來的?他說淩晨2點起床,從山村到城鎮有30多裏路,拉著一車西瓜走了3個多小時,一上午賣瓜的錢還不到180元。午飯後我請他睡一會,等我起來的時候,表舅舅已經拉著手推車回山村了,回家還得走3個多小時。那山村有一個很高雅名字,叫冷西,以前確實很窮,改革開放以後,家家戶戶種草莓出了名,成了“中國草莓之鄉”,農民的生活條件也自然有了改善。但我聽了表舅舅一番話以後還是感到很震撼,來回6個多小時走60多裏路,路程加賣瓜時間整整十多個小時,賣一車自家種的西瓜,總收入還不到180元!後來,我與在大學讀書的他兒子算了一筆賬,讀一年書要2萬元,得賣111次西瓜!走6666裏路,花1110個小時,這還不包括購買種子、肥料、農具的花費以及田間管理的日日辛勞。西瓜與學費相比,實在是太便宜了。西瓜是這樣,豬肉、牛奶、豆製品、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都是長期處於低價位。這次漲價隻是讓價格稍稍接近應有的價值。真希望這次漲價是源於農民的呼聲,是農民為了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呼聲!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占全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中國農民,他們在長達30年的計劃經濟體製下,在閉關鎖國的年代,為中國民生、為中國經濟(甚至為國防技術)曾經作出了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巨大貢獻與犧牲。中國農民之所以窮,與他們長期為國家作貢獻、為城市作貢獻有必然的聯係。國家欠農民的情與債。現在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取消農業稅,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是在還欠農民的情與債,怎麼還也不過分。中國的流通問題,關鍵也是農村問題,隻有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村的狀況才能從根本上得以改變。中國的城市應該為農民收入的提高作出應有的貢獻,城市為農村服務,這也是城市人應盡的義務。因為城市人投胎在城市,所以就享有很多城市人的“特權”,與農民,尤其是與山村農民相比,城市人是幸運的。生活在城市裏的城市人,僅僅支付低廉的價格就享受著豐富的食物,而廢物則又“回饋”給了農村,因而農村環境保護問題最值得關注,否則城市人不要怪食品不安全。農民住的房子沒有房產證,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樣自由買賣,農村沒有下水道係統,農民進城受到城市人的歧視,總之,樸實、勤勞、辛勞的農民除了廉價地出賣農副產品,就是廉價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我們要知道農村的苦,我們有責任“反哺農民”,為農村多作貢獻,食品漲價就是最直接的表現。但是,在食品漲價過程中,到底有多少個百分點被農民所分享,這是應該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農民更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他們為新中國所作的貢獻足以與城市居民那樣享受同等的醫療與其他社會福利待遇,這是公平社會與和諧社會中農民應該擁有的權益。

三、要想辦法讓農民分享到漲價的“實惠”

中國三分之二農村人口隻實現了三分之一的消費,農民的購買力有限,那是因為他們辛勤勞作所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最近我回浙江奉化老家,那應該還算是一個比較富庶的地方。有一天我看到表舅舅拉著手推車在我家門口的菜市場賣自家種的西瓜。到中午時分西瓜已基本賣完,我請表舅舅來我家吃飯,問他幾點鍾起來的?他說淩晨2點起床,從山村到城鎮有30多裏路,拉著一車西瓜走了3個多小時,一上午賣瓜的錢還不到180元。午飯後我請他睡一會,等我起來的時候,表舅舅已經拉著手推車回山村了,回家還得走3個多小時。那山村有一個很高雅名字,叫冷西,以前確實很窮,改革開放以後,家家戶戶種草莓出了名,成了“中國草莓之鄉”,農民的生活條件也自然有了改善。但我聽了表舅舅一番話以後還是感到很震撼,來回6個多小時走60多裏路,路程加賣瓜時間整整十多個小時,賣一車自家種的西瓜,總收入還不到180元!後來,我與在大學讀書的他兒子算了一筆賬,讀一年書要2萬元,得賣111次西瓜!走6666裏路,花1110個小時,這還不包括購買種子、肥料、農具的花費以及田間管理的日日辛勞。西瓜與學費相比,實在是太便宜了。西瓜是這樣,豬肉、牛奶、豆製品、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都是長期處於低價位。這次漲價隻是讓價格稍稍接近應有的價值。真希望這次漲價是源於農民的呼聲,是農民為了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呼聲!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占全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中國農民,他們在長達30年的計劃經濟體製下,在閉關鎖國的年代,為中國民生、為中國經濟(甚至為國防技術)曾經作出了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巨大貢獻與犧牲。中國農民之所以窮,與他們長期為國家作貢獻、為城市作貢獻有必然的聯係。國家欠農民的情與債。現在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取消農業稅,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是在還欠農民的情與債,怎麼還也不過分。中國的流通問題,關鍵也是農村問題,隻有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村的狀況才能從根本上得以改變。中國的城市應該為農民收入的提高作出應有的貢獻,城市為農村服務,這也是城市人應盡的義務。因為城市人投胎在城市,所以就享有很多城市人的“特權”,與農民,尤其是與山村農民相比,城市人是幸運的。生活在城市裏的城市人,僅僅支付低廉的價格就享受著豐富的食物,而廢物則又“回饋”給了農村,因而農村環境保護問題最值得關注,否則城市人不要怪食品不安全。農民住的房子沒有房產證,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樣自由買賣,農村沒有下水道係統,農民進城受到城市人的歧視,總之,樸實、勤勞、辛勞的農民除了廉價地出賣農副產品,就是廉價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我們要知道農村的苦,我們有責任“反哺農民”,為農村多作貢獻,食品漲價就是最直接的表現。但是,在食品漲價過程中,到底有多少個百分點被農民所分享,這是應該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農民更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他們為新中國所作的貢獻足以與城市居民那樣享受同等的醫療與其他社會福利待遇,這是公平社會與和諧社會中農民應該擁有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