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代漢第四步:假皇帝(1 / 3)

她在一次次讓步的同時,隻能將希望寄托在王莽身上,希望他保持對劉漢的忠誠,沒有篡逆的野心。現在看來,自己的希望要落空了,王莽的一隻腳踏上龍椅,另一隻腳遲早也會踏上來。到時候,自己就成了斷送劉漢江山的罪人,是自己一手培植了這個漢王朝的掘墓人。

太後王政君覺得自己不能再沉默和讓步了,必須竭盡全力地反抗,阻止悲劇的發生。她怒斥說:所謂的“白石丹書”不過是蒙蔽天下人耳目的手段,代理天子職權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萬萬不可。

太後的態度非常鮮明,堅決反對王莽居位攝政。事情僵住了!一邊是熱血沸騰的朝野各色人等,一邊是怒不可遏的太後,該如何打破這個僵局呢?由誰出麵來打破僵局呢?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處在風口上,一直保持沉默,任由事態發展的王莽也覺得頭疼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姑姑反應會這麼強烈,態度會這麼堅決,本以為她會像過去一樣,雖然心裏不情願,但表麵上還得故作姿態,將事情下發給大臣們討論決定呢!過去,太後每次都是妥協和讓步,看來這次她不打算再妥協了。

“事情該怎麼挽回呢?如果太後堅持不讓步,跟朝野上下對立起來,局麵會變得很難堪,最後事情向什麼方向發展,自己也很難預料。但要朝野上下改變立場,放棄讓自己居位攝政的主張,也是不現實的。經驗證明,這股民意已經到了無法逆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地步。所以,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還是在太後那裏,要說服太後改變主意。”

從內心來講,王莽也不希望太後強行壓製大臣們的意見,因為她壓住了滿朝文武和以儒生為代表的社會輿論,就等於壓製住了自己。以後自己想在太後麵前抬起頭來,就不可能了。隻能唯太後的馬首是瞻,沒有一點發言權。說不定哪一天,太後一不高興,就把自己從輔政大臣的位置上踢下去,另外選擇一個威望不如自己,但比較聽話的人輔政。

當然,王莽也不希望大臣們將太後趕下台,因為他感謝太後的提攜之恩,也希望能繼續舉著太後這塊金字招牌,號令天下。有太後在上麵為自己遮風擋雨,總比自己一個人頂風冒雨地單幹安全些。畢竟,很多事情還要借助太後的威望和力量。所以,王莽期望的理想狀態是自己在太後和朝野各種力量之間保持平衡,這樣才能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才能放手治理國家,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抱負。

該如何說服太後王政君呢?王莽經過慎重考慮,覺得這件事還是要交給王舜來辦。在自己的所有堂兄弟中,王舜是最受太後喜愛的,現在隻有他能夠說服盛怒之下的太後,化解這個難題。

他把王舜叫到了自己的府中,懇切地說:“現在隻有你能打破僵局了。所以,你去見見太後,說服她老人家改變主意吧!我們都很清楚,民意是無法違抗的。現在朝野上下一致要求讓我居位攝政,我也不想僭越,但就算我拒絕,又有什麼作用呢?現在順從大家的心意,不是我有非分之想,隻不過是民意難違罷了。就算居位攝政,我也會恪守自己的本分,製禮作樂、安定國家,讓老百姓豐衣足食,將來還政給皇帝。耿耿此心,天地可鑒!”

她在一次次讓步的同時,隻能將希望寄托在王莽身上,希望他保持對劉漢的忠誠,沒有篡逆的野心。現在看來,自己的希望要落空了,王莽的一隻腳踏上龍椅,另一隻腳遲早也會踏上來。到時候,自己就成了斷送劉漢江山的罪人,是自己一手培植了這個漢王朝的掘墓人。

太後王政君覺得自己不能再沉默和讓步了,必須竭盡全力地反抗,阻止悲劇的發生。她怒斥說:所謂的“白石丹書”不過是蒙蔽天下人耳目的手段,代理天子職權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萬萬不可。

太後的態度非常鮮明,堅決反對王莽居位攝政。事情僵住了!一邊是熱血沸騰的朝野各色人等,一邊是怒不可遏的太後,該如何打破這個僵局呢?由誰出麵來打破僵局呢?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處在風口上,一直保持沉默,任由事態發展的王莽也覺得頭疼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姑姑反應會這麼強烈,態度會這麼堅決,本以為她會像過去一樣,雖然心裏不情願,但表麵上還得故作姿態,將事情下發給大臣們討論決定呢!過去,太後每次都是妥協和讓步,看來這次她不打算再妥協了。

“事情該怎麼挽回呢?如果太後堅持不讓步,跟朝野上下對立起來,局麵會變得很難堪,最後事情向什麼方向發展,自己也很難預料。但要朝野上下改變立場,放棄讓自己居位攝政的主張,也是不現實的。經驗證明,這股民意已經到了無法逆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地步。所以,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還是在太後那裏,要說服太後改變主意。”

從內心來講,王莽也不希望太後強行壓製大臣們的意見,因為她壓住了滿朝文武和以儒生為代表的社會輿論,就等於壓製住了自己。以後自己想在太後麵前抬起頭來,就不可能了。隻能唯太後的馬首是瞻,沒有一點發言權。說不定哪一天,太後一不高興,就把自己從輔政大臣的位置上踢下去,另外選擇一個威望不如自己,但比較聽話的人輔政。

當然,王莽也不希望大臣們將太後趕下台,因為他感謝太後的提攜之恩,也希望能繼續舉著太後這塊金字招牌,號令天下。有太後在上麵為自己遮風擋雨,總比自己一個人頂風冒雨地單幹安全些。畢竟,很多事情還要借助太後的威望和力量。所以,王莽期望的理想狀態是自己在太後和朝野各種力量之間保持平衡,這樣才能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才能放手治理國家,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抱負。

該如何說服太後王政君呢?王莽經過慎重考慮,覺得這件事還是要交給王舜來辦。在自己的所有堂兄弟中,王舜是最受太後喜愛的,現在隻有他能夠說服盛怒之下的太後,化解這個難題。

他把王舜叫到了自己的府中,懇切地說:“現在隻有你能打破僵局了。所以,你去見見太後,說服她老人家改變主意吧!我們都很清楚,民意是無法違抗的。現在朝野上下一致要求讓我居位攝政,我也不想僭越,但就算我拒絕,又有什麼作用呢?現在順從大家的心意,不是我有非分之想,隻不過是民意難違罷了。就算居位攝政,我也會恪守自己的本分,製禮作樂、安定國家,讓老百姓豐衣足食,將來還政給皇帝。耿耿此心,天地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