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是會情不自禁地羨慕別人的生活,以為那就是最快樂的享受。其實,不切實際地改變自己,不但得不到簡單和快樂,反而會給自己增添許多大大小小的麻煩和苦惱。
感受自己的幸福
一位少婦,回家向母親傾訴,說婚姻很是糟糕,丈夫既沒有很多的錢,也沒有好的職業,生活總是單調無味。母親笑著問,你們在一起的時間多嗎?女兒說,太多了。母親說,當年,你父親上戰場,我每日期盼的,是他能早日從戰場上勝利凱旋,與他整日廝守,可惜——他在一次戰鬥中犧牲了,再也沒有能夠回來。我真羨慕你們能夠朝夕相處。母親滄桑的老淚一滴滴掉下來,漸漸地,女兒仿佛明白了什麼。
一群男青年,在餐桌上談起自己的老婆,都說被管束得太嚴,幾乎失去了自由,邊說邊顯露大丈夫的凜然正氣,狂飲如牛,揚言回家要和老婆怎麼怎麼鬥爭。鄰桌的一位老叟默默地聽了,起身問道,你們的夫人都是本分人嗎?男青年們點頭。老叟歎了一口氣,說:“我愛人當年對我也是管得太死,我憤然離婚,以至於她後來抑鬱而終。如果有機會,我多希望能當麵向她道一次歉,請求她時時刻刻地看管著我。小夥子,好好珍惜緣分啊!”男青年們望著神色黯然的老叟,沉默不語,若有所悟。
一位盲人,在劇院欣賞一場音樂會,交響樂時而凝重低緩,時而明快熱烈,時而濃雲蔽日,時而雲開霧散。盲人驚喜地拉著身邊的人說,我看見了,看見了山川,看見了花草,看見了光明的世界和七彩的人生……
一位病人,醫生鄭重地告訴他,手術很成功,化驗結果出來了,從他腹腔內摘除的腫瘤隻是一般的良性腫瘤,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便可康複出院,並不危及生命。他頓時滿麵春風,雙目有神,緊緊地握著醫生的手,激動地說:“謝謝,謝謝,是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幸福在哪裏?帶著這樣的問題,芸芸眾生,茫茫人海,我們在努力尋找答案。其實,幸福是一個多元化的命題,我們在追求著幸福,幸福也時刻地伴隨著我們。隻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身處幸福的山中,在遠近高低的角度看到的總是別人的幸福風景,卻不曾悉心去感受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天地。
最適合就是最美好
怎樣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答案很簡單,隻要是最適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最美的。
誰甘願度過平庸的一生?誰沒有過美好的憧憬?人和植物、動物的區別,重要的一點恰恰在於人會設計自己的願望,有實現這一願望的衝動。理想使人具有不折不撓的精神力量。因而當人實現這一願望的衝動受挫,理想便使人痛苦。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的人並不少,而因為許多不成功的例子被常常引用,讓很多人誤以為理想太不容易實現。
理想,說到底,無非是對某一種活法的主觀選擇。客觀的限製通常是強大於主觀努力的,樹立理想應該是最合適的,沒有現實根基的理想隻能是妄想。有理想有追求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法,不被某一不切實際的理想所折磨,調整選擇的方位,更是積極主動的活法。
一切生活都是值得好好去過的。須知任何一種生活都是生活,無論主觀選擇的還是客觀安排的,隻要不是窮困的、悲慘的、不幸的,隻要是正常的生活都是有正麵和負麵的。帝王的權威不是農夫所能企盼和擁有的,但農夫卻是不必擔心被殺身篡位。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永遠是天經地義、無可指責的,但首先應是從最實際處開始改變。
一個人不論何時開始考慮怎樣度過一生都為時不晚。未雨綢繆不但沒有損失,反而使人獲益很多。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有所為的,沒有人生來就是輕視自己的,不是嗎?如果你缺乏成就感,就該趕緊想辦法拓展自己的思考範圍,開創全新的人生。
另一方麵,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從字麵上看來有點兒聽天由命的樣子,其實強調的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沒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哪還談得上什麼積極進取?這樣一來,你自然能了解,你從未失去什麼。隻要你願意,切實掌握每一分鍾,今天便是重生的起跑點,每分每秒都可以不斷充實生活。
社會越是發展,人的機遇就會越多。人到中年未實現或未達到的,並不意味著你一生不能實現。你的一生中也許將幾次經曆得到、失去,再得、再失,有時你的人生軌跡競被完全徹底地改變,迫使你一切從頭開始。誰準備的越多,應變能力就越強,成就就越多,慢慢地你會發現有很多適合你的方麵。
別忘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
不完美也幸福
據說,自你一降生,就有一份天定的緣為你而生。然而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生命苦短,如何才能找到屬於你的那個完美的伴侶呢?現代的人們,總不能固守這份天緣,不能以易逝的青春和焦灼的心情屏息靜候吧?於是,他(她)們常常很勉強地接受了隨風而至的他(她),卻又一遍遍地把他(她)和自己心目中那個完美的設想進行對比,對比一次,失望一次。他們並不懂得,如何去珍惜身邊的和已經擁有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已經得到的其實就是最大的幸福、最真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