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子呢,念完高中,未考上大學,老劉送他到村裏小酒坊去學釀酒。學了一段時間,小兒子就覺得技術已學到家了,想自個兒也開間小酒坊。老劉對他說:“才用了三兩天就能學會一門手藝?做夢吧。你得老老實實給我學,直到手藝拿得出手為止。如果不能比別人更高明,那就等於沒學。”不久,老劉把小兒子送到一家學院自費學習釀酒。後來小兒子到一家酒廠當了技術員。現在,10年過去了,小兒子已成為那家蒸蒸日上的酒廠的技術權威和主管生產的副廠長了。
人生在世,安身立命,你必須有一樣拿得出手的專長。不學無術,得過且過,沒有掌握半點拿得出手的本事肯定不行;雖好學肯幹,但目標散,用心不專,這樣本事雖多,卻大都水平一般,沒有一樣拿得出手也不行;淺嚐輒止,“半罐”既安,不能學精學透,直抵製高點,這樣雖有一樣本事,仍然拿不出手,還是不行。俗話說: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熟。如果學東西學得不夠精,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外行麵前還能耍一下威風,但遇到了真正的行家裏手,就會露出破綻。
很多人往往就是靠著一首歌,一部影片或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成就而一炮走紅,一夜成名的。美籍華人歌手費翔在1987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以一首《冬天裏的一把火》一炮打響,此後盡管他再未露麵,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將近20年,但是2005年他再度登台,唱的仍是那首《冬天裏的一把火》,依然受到中國歌迷狂熱的歡迎。盡管他也唱過不少別的歌,但人們一提到他,依然還是那首《冬天裏的一把火》。
既專又博的道路
“全才”也有他們的用武之地。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全才大師”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思想深邃,多才多藝。他不僅是個偉大的畫家,同時還是很有造詣的文藝理論家、哲學家、音樂家、雕刻家、解剖學家、工程師和建築師等,幾乎在當年每個藝術和科學領域都留下了達·芬奇不朽的痕跡。
除了飛行器設計外,達·芬奇的其他發明更是數以百計,幾乎遍布各個領域,這些發明包括降落傘、坦克、潛水艇、起重機、隱形眼鏡、水力鬧鍾等。當然,他還留給世人兩件最著名的藝術品——《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
衡量人才的標準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同的專業領域,要求也不盡相同。有的需要高精尖的人才,一些高技術的崗位要求員工有非常嫻熟過硬的操作技術,而作為一名老師除了需要對他所教的課程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外,也需要對其他學科有一定的涉獵,因為許多課程都是相關的,單純的文理分科已經不存在了。學地理的如果不會物理和數學,就會在深入學習中遇到困難;做翻譯的不僅要英語好,而且中文功底也要相當強,否則即使他的英語說得再棒,翻譯成漢語時前言不搭後語也是白搭,同時還需要懂得商貿、科技等許多專業知識,這樣他的翻譯才能算是高水平的。
如果隻專於某一門,其他的什麼都不行,就好比是用一條腿走路。有些運動員隻能在賽場上威風八麵,但沒有其他文化知識,退役後花完了當運動員時的所有積蓄,被迫去幹一些雜活來維持生計。而有頭腦的人懂得多種本事多條路的道理,抓緊時間給自己充電,在他所從事的行業走下坡路的時候率先走了出來,及時地轉行,創造了自己的事業。
擁有誠信好立足
有一家很大的外資公司在中國招聘雇員,條件是很苛刻的,前往應聘者都是具有高學曆的人。
當第一位應聘者走進房間時,主考的美國人立即露出興奮之色,像他鄉遇知己一樣熱情地說:“你不是哈佛大學某某專業的研究生嗎?我比你高一屆,你不記得我了?”
應聘的中國青年心裏一振:“你認錯人了。”在此時承認自己有哈佛的學曆對應聘絕對有好處。但這個青年認為,誠實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於是,他冷靜而客氣地說:“先生,你可能認錯人了。我沒有到美國哈佛大學學習過,我隻有中國大學的學曆。”
說話的同時,他已作好了不被錄用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主考的美國人又一次露出驚喜之色,他說:“你很誠實,剛才就是我們考試的第一關。現在我們進行第二關的業務水平測試……”
最終,這位青年被錄取了。如果這個應聘者耍小聰明,不誠實守信,那麼他連第一關都過不了,更別談其他了。
樹立誠實做人的良好品質,是關係到人一生的事,是關係到自己的人格、品質和習慣的事,堅持誠信做人,最終對自己有好處。古語說:“人無信不立。”如果人沒有了最起碼的信譽,他都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更不要說發展了。沒有人會和一個不誠實的人來往,一個人在欺騙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毀滅自己。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天他妻子要上集市買東西,兒子哭鬧著不讓去,曾妻為擺脫兒子的糾纏,便哄騙他說:“你在家好好玩,你爹回家讓他殺豬給你煮肉吃。”等曾妻趕集回來一看,家裏那隻黑豬已變成一堆白肉。“怎麼把豬殺了?”曾參答道:“你既然已答應孩子了,就應該算數。今天你在孩子麵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像你那樣去哄騙別人。一隻豬殺了是小事,教育孩子從小知道做人的根本,可是關係他一輩子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