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在選擇中不斷超越自我(3)(3 / 3)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遭遇?生活中,一次次的受挫、碰壁後,奮發的熱情、欲望就被“自我設限”壓製、扼殺。對失敗惶恐不安,卻又習以為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漸漸養成了懦弱、猶豫、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拚搏等不好習慣。

一旦有了這樣的習慣,你將畏首畏尾,不敢嚐試和創新,隨波逐流,與生俱來的成功火種隨之也就過早熄滅了。唯有你自己才能掙脫自我設限,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你。

要掙脫自我設限,關鍵在自己。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上帝隻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成功屬於那些願意成功的人。如果你不想去突破,掙脫固有想法對你的限製,那麼,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你。不論你過去怎樣,隻要現在調整心態,明確目標,樂觀積極地去行動,那麼你就能夠扭轉劣勢,更好地成長。

丹尼斯加入某保險公司快一年了,他始終忘不了工作第一天打的第一個電話。當他熱情地撥通電話,聯絡自己的第一個客戶時,沒想到他剛說明了自己的工作身份,對方就非常生硬地打斷了他的話,不但拒絕了他的推銷,更是將他罵了一頓,聲稱自己身體很好,不需要什麼保險。從那以後,再打電話推銷時,丹尼斯心中便有了陰影,說話沒有任何立場,講解吞吞吐吐,自然沒有人願意向他買保險。

這片陰影越來越大,他甚至不再願意去摸電話。工作近一年的時間,他一份保單都沒有簽成。他開始想,自己或許並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的口才不好,沒有打動別人的能力,他灰心極了。經理鼓勵他要自己給自己機會,沒有誰生來就注定成功,也沒有人會一直失敗。聽了經理的話,丹尼斯深受激勵,他鼓足勇氣,決定搏一搏。他找出一個曾經聯係過卻被拒絕的客戶的資料,仔細研究他的需要,選擇了一份適合他的險種。一切準備妥當後,他撥通了對方的電話,他的自信和真誠征服了那個客戶,對方買下了他推銷的保險。丹尼斯終於打破了自我設限,嚐到了成功的滋味。

其實,自我設限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樣恐怖,它並不是牢不可破的。隻要你摒棄固有的想法,嚐試著重新開始,你便不會再有以前的憂慮和消極了。

快樂在於尋找

快樂在於主動去尋找,在於積極去開拓。

古人雲:“貧賤是苦事,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意思是說,快樂人皆有之,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說到底,快樂在於尋找,在於開拓。

如何尋找快樂呢?

我們可以苦中取樂。

弗·湯姆森在一首詩中說:“沒有無痛的開端,也沒有無痛的結束;我們在別人的痛苦中誕生,在自己的痛苦中走向死亡。”因此,痛苦對人來說,是與生俱來,並伴隨終生的。所謂萬事如意,隻能是一種美好的祝願而己。既然如此,我們就不應該回避痛苦,應該麵對痛苦,品嚐痛苦。有病纏身,你不要驚慌,既來之,則安之。疾病雖然給你帶來了肉體上的痛苦,但也可從脫卻紅塵的豁達和頓悟中得到樂趣;退休了,人走茶涼,門庭冷落,是一種難受和痛苦,但你也可從競爭中得到解脫,從休生養性中,從琴棋書畫、閑花野草中尋找樂趣;進取無望,情場失意,生離死別等等,都會給你帶來痛苦,隻要你善待之,緩解之,快樂便會隨之而來。淡化痛苦,強化快樂,這就是苦中取樂之法。

從不知足中開發快樂的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特別是在當前這種與時俱進的時代,更應該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要永遠感到不知足。要善於從探索、進取中去開發快樂。

我們還可以向大自然中索取快樂。

在那月朗星稀,晴空如洗的夜晚,你或品茶於庭院,或鳴琴於西廂。粗茶大碗,小桌竹椅,月色清風,流水淙淙,悄話娓娓,稚語聲聲,品盡天倫之樂;春意盎然,遠足於青山綠水之中;秋光融融,登高於深山紅葉之間;或沐陽於炎夏;或浴風於寒冬……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的快樂!

順境中有快樂,逆境中也有快樂;富貴中有快樂,貧窮中也有快樂;物質世界中有快樂,精神世界中也有快樂……去尋找快樂吧,去開發快樂的寶藏吧!

獲得心靈的力量

征服了自己的人能在順境中學到信心,在逆境中學到忍耐;並能從瑣事中學會細致,從巨變中學會鎮定。

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做過這麼一個有趣的試驗:讓十幾位素不相識的人,圍坐到一張圓桌邊,給他們幾個很普通的問題,不限時間地討論,不久以後,他們中間,已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頭”,其他人已有意無意地認同他的權威接受他的建議,這個人以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他人並讓別人不知不覺服從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