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處不可隨便,是因為“小”中往往隱藏著“大”。一個人能撿起掉在桌上的飯粒,就可知道他決不是紈絝子弟;一個人能扶不相識的盲人過馬路,就可知道他有一顆愛心;一個人能為父親濯足剪趾甲,就可以肯定他是個孝子;一個人能在無人監視的情況下不闖紅燈,就可以認定他是個守紀律的人。世外桃源是一個美麗祥和的所在,它的入口卻是一個很小的山洞;人的心靈浩瀚複雜,它的窗口隻是兩個小小的瞳孔;蘋果落地,本是小事一宗,牛頓卻從中發觀了宇宙的奧秘;蒸汽頂動壺蓋,處處司空見慣,瓦特卻從這裏出發,成了工業革命的先導。小處隱藏著機遇,你不抓住,它就跑了;小處也隱藏著陷阱,大大咧咧、心不在焉就會掉下去,輕者摔個鼻青臉腫,重者則可能粉身碎骨。
中國古代的有識之士都非常重視從“小處”塑造後代。有的告誡謹言慎行,切忌“畫虎不成反類犬”;有的訓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有的提醒“玉不琢,不成器”;有的教導“成由儉,敗由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鄭板橋,別看他推崇“難得糊塗”,在教育孩子上卻清醒得很。他52歲方得一子,卻不僅不溺愛,而且注意從“小處”抓起,即使遊戲、玩耍也不忘培養忠厚善良的品德,告誡他一蟲一蟻、一隻蜻蜒、一隻螃蟹也不能傷害。板橋的思想與我們今天大力倡導的道德觀念和環保意識竟不謀而合,讓人不得不擊節感歎。青年是社會的希望,前程遠大,在踏入社會的頭幾步,“小處不可隨便”尤其重要。但是,“小處”又實在太多,幾乎布滿人生的時時處處,數不勝數,防不勝防,乍一看,完全做到似乎很難很難。不過,許多貌似很難的事情,隻要抓住了要領就能化難為易,做人的訣竅就是修身養性,固其根本。別人的教誨固然重要,最關鍵的還是自己塑造自己。隻有自覺養成誠實守信、善良寬厚、尊重別人、熱愛自然、遵守規則等好習慣,進而內化為人格,使自己成為大寫的人,“小處”就不必刻意關注而能自然閃光。也就是說,人格好比是“綱”,“小處”好比是“目”,人格健全就能綱舉目張。一旦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小處”再多,也會像夏夜雨後的星空一樣,不必點燃擦拭自能光輝燦爛、晶瑩剔透,成為人見人愛的景觀。
學會反省
你要衡量一個人的力量,必須是以他能克製情感的力量為標準的,而不是看他發怒時所爆發出來的威力。
“鞋匠,鞋匠,晚上工作,白天遊蕩。”一個頑皮的小男孩透過門縫對塞繆爾·德魯大喊大叫,因為德魯常常工作到很晚,以彌補白天討論政治花掉的時間。
“難道你沒有追上那個男孩把他捆起來嗎?”後來德魯把這個故事講給朋友聽時,一個朋友這樣問到。“沒有,沒有。”他這樣回答,“即便是有一顆子彈從我的耳邊呼嘯而過,也不會比這些話更令我震驚、更令我沮喪的了。我放下手頭的工作,並對自己說:‘對,對。但是,從今以後任何人都不能那樣說我了。’對我而言,這孩子的大聲叫喊就像是來自上帝的聲音,在我一生中來得恰是時候。從中我學到今日事今日畢,在應該工作的時候不要到處閑逛。”
從那一刻起,塞繆爾·德魯放棄了整日閑聊政治的生活,而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生意人,後來他就像那些知名的學者和作家一樣出名。
不計成本就是不負責任
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是會經常計算一下人生的成本的,特別是在人生進行重大選擇的關頭。
人們做事情總是有自己的目標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總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就是達到目標的成本。我們需要時常計算一下這個成本,以便清楚自己的付出是否物有所值。這是人生的態度問題。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是會經常計算一下人生的成本的。特別是在人生進行重大選擇的關頭。如果經過自己的認真計算,認為付出的成本會得到更大的收益,我們就會無怨無悔地付出,為了目標執著地努力,並且心滿意足地享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