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在選擇中不斷超越自我(5)(1 / 3)

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東西,必然是承先啟後的,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站在古人的肩上高瞻遠矚,而不是頂著古人的頭顱作為標榜。

“承先”是我們學到的傳統,“啟後”是我們自我的創造。因為,凡隻會守成、師古的人,再成功都算不得獅子,隻稱得上是隻會吃苦的駱駝。

由於醫學的進步,上個世紀初,平均50歲的壽命,今天已經延長到近80歲;再過50年,更可能增加到130歲。

所以,過去幾千年,古聖先賢思考的模式和價值觀都可能得改變了。過去50歲的人已是“半百老翁”,而今正是“春秋鼎盛”;過去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常講“人生七十方開始”;過去50歲的學者,已經教我們“放下”,今天50歲的我們,卻可能正要“拿起”。而且正要走下這個山頭,去攀登另一個山頭。

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當下”,因為一切古往今來,都是由“當下這一瞬間”累積的,不把握當下,就不能創造永恒。

人生是要積極超越與創造,才能被肯定的。我們的一生,都在尋找,尋找生命的道理,尋找我們自己的定位。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的那一刻,由“望盡天涯路”到“走向天涯路”,我們都在找。

然後,找到了,我們為那理想“衣帶漸寬終不悔”。盡我們的力量,把今生的理想實現。

最後,我們人老,如同秋天,是豐收也是凋零的季節,因為每個成熟的生命,像成熟的果實,都得告別枝頭。經曆了積極的一生——超越自己,使我們不再是初生的自己,我們得到了精進;創造自己,使我們沒有白來,我們有了自己的下一代,且為下一代鋪了路;肯定自己,我們回首前塵,曆曆在目,有好的、有壞的、有悔的、有悟的,我們做完了這一生的功課。隻有“不負生”的人,能夠坦然地“麵對死”。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不斷地為難自己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窮的,連他自己都無法察覺,關鍵在於是否善於強迫自己、經營自己。

音樂係的卡爾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卡爾翻看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穀底,消失殆盡。

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他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

勉強打起精神,卡爾開始用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聲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位很著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卡爾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卡爾練習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卡爾再次掙紮,向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卡爾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無論如何也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因此,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

教授走進練習室。卡爾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有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卡爾。“彈奏吧。”他用堅定的目光望著卡爾。

不可思議的結果出現了,連卡爾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精湛!教授又讓他試彈第二堂課的樂譜,他依然發揮出超高水準的技藝……演奏結束後,卡爾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達到如今這樣的水平。”……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其實,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窮的,連他自己都無法察覺,它如同一座金礦埋藏在我們平淡無奇的生命中,一個人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這座金礦,關鍵在於是否善於強迫自己、經營自己。人們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審視,就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不停歇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

成功路上的相對論

無論與你的目標之間有多遠,也要學會輕鬆地走路,隻有那樣,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煩悶,才不會被遙遠的未來嚇住。

美國專欄作家弗蘭克·A·格拉頓年輕時深受英國作家威廉·科貝特的影響,辭掉了報社的工作,一頭紮進創作中去。由於沒有收入,連房租都交不起。白天,為了躲避房東催交房租,隻好漫無目的地在馬路上走來走去,何時才能寫出自己的鴻篇巨製呀,他感到有些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