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的外部環境富裕,那麼其內在環境——思想境界也是豐富的;如果一個人的外在狀況是病態的,那麼其內心世界——思想境界也是病態的。你一定見過這種事情:常常光吃藥並不能幫助人恢複健康。藥片也許隻能減輕症狀,甚至使症狀全部消失,卻不能解決精神上的“因”。
對於你所祈禱與請求的一切,你們隻需相信自己已經得到了它,那麼它終將成為你們的一部分。
你祈求什麼,在你的人生中就會出現什麼。為什麼你的祈求會在生活中兌現?
很簡單:因為你相信這一點!這並不是說,你隻需要簡單地祈求,便可以心想事成。千百萬的人們都曾犯過這種錯誤。起決定作用的是,你是否在祈禱的同時也堅信願望將能夠成為現實!如果你堅信這一點,那麼“因果法則”就會兌現:你將得到它。
你需要從“外部”來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分析,借此來認知自己的“內部”狀態。如果你在財政方麵遇到問題,那麼就應該思考一下你對金錢、財富、富有的興趣如何。也許你已經被負麵的信念條件化了,認為無論自己付出怎樣的勤奮努力,都無法使自己在金錢上有所保障,更無法達到滿足與自由支配的程度。你的“外部狀態”總是你的“內部狀態”的反射,這個“內部”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態度、你的條件化、你的“編程”。
生活首先是實現了的想法。成功源於“追隨”,成功追隨著思想出現。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我所有的“好狀態”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
許多勤奮的人都在消極意識中活著,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成功。那麼會發生什麼事呢?其結果便是他們真的沒有成功。這個結果又反過來證實了他們的信條是正確的。
是的,“現實”不斷地證實那些自己作為信條去固守的事情。
給與取法則——小超市戰勝超市連鎖店的秘訣
所有你付出的——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會像回飛鏢一樣重新回到你的身邊。
如果你對自己目前的收入不滿意,那麼其原因就在於,在過去的歲月中,你在貢獻天平盤內放的東西太少了。你付出多少將會得到多少。你之所以得到的太少,就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
大約翰住在美國華盛頓的郊區,一個叫做Chevy Cha的地方,他開了一家小型超市。有一天,就在離他的商店隻有數米遠的地方,特大型超市連鎖店Safeway開了一家大型分店。沒過幾天,大約翰就眼睜睜地看著顧客紛紛擁向有更多物品可供挑選的大超市,不再光顧自己的小店。他立刻陷入了沉思……並得出結論,要讓顧客回頭,自己就得比Safeway做得更好一點。他認識到,自己必須比Safeway作出更多一點的貢獻。
大約翰采取的第一步行動就是每天衝泡不同種類的美味咖啡,供顧客在購物時隨心所欲地享用——當然是免費的。而第二個行動則是打破以往的慣例做法,延長營業時間,星期天也開門營業。接著,他在自己的收銀台上貼出告示,上書“No questions asked”,意思是說,對於任何一位顧客的投訴(要求退貨),大約翰店都將無條件地全部接受。
這使得Safeway不得不認真思考了,因為大約翰不僅重新招回了流失的顧客,而且使自己的巨大競爭對手明白了“滑鐵盧”的真實含義。
對於殘酷的競爭,大約翰並未讓自己陷入自卑自憐的情緒中,像愛哭的小姑娘一樣去悲憤地控訴競爭對手多麼惡毒。不,他沒有這麼做,而是決心提高自己的付出。他不僅付出比自己以前更大的努力,而且付出比競爭對手高得多的努力。
這樣的結果如何?不僅他的老顧客回來了,而且還擁有比以前更多的新顧客!
知人善任——名字勝過一支軍隊的將軍
約翰·亞當斯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二位總統,為美國的獨立立下過汗馬功勞。
亞當斯在接替華盛頓就任總統時,美國正麵臨著與法國關係破裂的危險。
到了1797年年底,兩國處於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交戰前夕。常識告訴亞當斯,要打勝仗,必須要有得力的統帥指揮。有很多人勸他親自統帥軍隊,但他認為自己並不具有軍事上的特別才能。思來想去,他認為華盛頓才是唯一能夠喚起美國軍魂、團結全美人民的統帥。
最後,他下定決心請華盛頓出山。亞當斯的親信們得知後,一致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如果華盛頓複出,會再次喚起人民對他的崇敬和留戀,這樣勢必對亞當斯的威望和地位造成威脅。千軍易得,一帥難求。亞當斯毫不動搖,認為國家的利益和命運高於一切。他授權漢尼爾頓立即給華盛頓寫了一封信,請求華盛頓再次擔當大陸軍總司令,指揮美軍打敗入侵者。
與此同時,又親自給華盛頓寫了封信。信中誠懇地寫道:“當我想到萬不得已而要組織一支軍隊時,我就把握不準到底是該起用老一輩將領,還是起用一批新人,為此我不得不隨時要向你求教。如果你允許,我們必須借用你的大名去動員民眾,因為你的名字要勝過一支軍隊。”華盛頓接到信後很受感動,表示願意立刻肩負重任。
幸運的是,就在華盛頓準備率軍出征的前夕,亞當斯終於通過外交斡旋的途徑同法國達成了和解。
這件事被美國人民傳為佳話,亞當斯的正直與豁達也被廣為傳誦。
後來,有位著名的記者采訪他,問道:“您為什麼不怕華盛頓複出會再次喚起人民對他的崇敬和留戀,進而威脅您的威望和地位?為什麼敢於起用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亞當斯開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給這位著名記者講了自己少年時的一件往事。
“年幼的時候,父親要我學拉丁文。那玩意兒真無聊,我恨得牙癢癢。因此,我對父親說,我不喜歡拉丁文,能不能換個事情做?”
“好啊!約翰,”父親說,“你去挖水溝好啦,牧場需要一條灌溉渠道。”
於是,亞當斯真的到牧場去挖水溝。可是,拿慣筆的人,拿不慣鍬。那天晚上,他就後悔了,整個身子疲憊不堪。隻是他的傲氣不減,不願意認錯。於是,他咬緊牙關又挖了一天。
傍晚時,他隻好承認:“疲憊壓倒了我的傲氣。”他終於回到了學拉丁文的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