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皇帝作為“孤家寡人”,內心情感無法與民眾溝通,一個遜帝的悲哀更難被常人感應,但他的手筆實在高明,讓孤獨之聲變成了人世共鳴。
正因為李煜如此重要,我想對他在文學生態和政治生態上的矛盾多說幾句。因為這是文化人類學中的一個極端性的重大例證,很值得研究。
李煜做皇帝的糟糕程度,幾乎是讓人生氣的。他做的有些事情是不可容忍的,例如害死了很多直言的人。在軍事上更是亂成一團,完全不知道怎樣去麵對趙匡胤已經建立的宋朝。趙匡胤勸李煜投降,答應在汴京給他建造宮殿,李煜完全不能審時度勢,不知道該怎麼辦。趙匡胤覺得他實在不聽話,就隻能打了。渡江的時候,宋軍把船連在一起將整個長江貫通了,部隊浩浩蕩蕩地過了江。但李煜身邊的幾個“知識分子”告訴他,看遍中國的曆史書,沒有把船排起來過長江的例子,李煜就放心了,直到他很快被宋軍包圍。
投降的場麵很屈辱。上身要全部裸露,跪下來接受宋軍對首都的占領。然後坐著船,在雨天北行,到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再轉道汴梁,即現在的開封。在那裏,趙匡胤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所有李煜帶來的大臣、官員全部穿上白衣服,慢慢地朝著受降台走去,齊齊下跪。趙匡胤以非常高的姿態說,我們現在終於走到了一起,宋朝在文藝上有點弱,李先生的詞寫得不錯,需要你這樣的人才來帶動文化的發展。按我們現在的說法,就是讓李煜當了個掛名的“文聯顧問”。
趙匡胤還封李煜為“違命侯”,因為李煜違反過他的命令。說起來,趙匡胤也算是中國曆代統治者中特別尊重文化人的一位皇帝,他也知道李煜的文化價值,但他實在太不喜歡政治上的李煜了。李煜在趙匡胤眼中不是一個對抗者,而是一個遊移、無信、陰澀的政治人物,因此要用政治手段加以鄙視和汙辱。在這一點上,李煜的兩重性引發了趙匡胤的兩重性。
但是,直到這個時候,在政治上已經徹底失敗的李煜,仍然是雄視千年的文學家。他的有些句子,幾乎所有的中國讀書人都能隨口吐出,成了極為珍罕的中文“語典”。例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這些句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感染力?因為他善於捕捉最典型的圖像,又善於運用最貼切的比喻,來表達一種蒼涼的無奈,結果一氣嗬成,一字難改。
從李煜的詞,我又聯想到,他在還沒有敗亡前,曾派畫家顧閎中去刺探韓熙載的生活情況,結果產生了《韓熙載夜宴圖》。從政治上著眼,這是一個愚蠢可笑的舉動,但從文化上著眼,卻在不經意間釀造出了藝術傑作。這與李煜本身傑作的產生,出於同一規律。
李煜的經曆告訴我們,傑出的藝術常常是人格分裂的結果,甚至是政治荒地上的野花。一切都誌得意滿的人,很難在藝術上成功。
李煜的經曆還告訴我們,藝術家隻是藝術家,讓他們從政很可能導致徹底混亂。我們不能把藝術上的好感和惡感,推衍到其他領域。詩人很浪漫、很自信,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其實他們真正能做的事業,也就是寫詩。
這不是貶低他們。詩人一旦拿起詩筆,就有可能成為世間的精神星座。即便是再成功的政治家,也會虔誠地吟誦他們的詩句。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55979/54631797.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