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觀察過青蛇如何捕捉小青蛙,小蛇在水裏如何捕捉小魚,小鳥如何捕捉螳螂。他從大自然的情景裏,很小就知道弱肉強食,殘殺無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
隨著他年齡的成長,那些自然景物的道理,慢慢地就成為了他的心思。他的心思有時候非常狠辣,有時候又仁慈善良,一旦看準時機絕不放過機會,無論是錢財,還是美.色,盡收懷裏。
當然,不是在他掌控把握的情景裏,絕不過分貪婪,任由身外的人事物隨其自然存在與發展,即使是遠觀,也不會近望,致以跟自己毫不相關的姿態去靜而視之。
那時候,莫有為意識到父母下班不見自己,肯定會向左鄰右舍詢問,他幹脆就坐到那塊大石頭上,便於父母找到自己。
開始的時候,他隻是為了父母容易找到自己,而一次次坐到那塊大石頭上。慢慢地,他覺得坐在那裏,無所事事,很無聊,便對周邊的景物進行觀察。
當他發現那些景物裏麵,原來藏著那麼多奇特美妙的東西,便有了興趣,產生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變得越來越濃厚,那塊大石頭才真正成為他童年的樂園。
他養成的興趣,也一次次改變著他的心思,令他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童年曆程,奠定了他心思特質的基礎。
因此,左鄰右舍的人,便幫他起了一些化名“愣小孩”,“大石頭上的小孩”,“傻小孩”,“有問題的孩子”,“怪異的小孩”等,莫有為隻是覺得大人原來也是這麼傻,天天在田間工作,連田野裏簡單的自然道理都不懂,你們才是大傻瓜,他一點都不在意那些話。
莫父莫母回家找不到莫有為,隻要向鄰家小孩打聽莫有為在那裏,他們會毫不猶豫回答,你家小有為,在那塊大石頭上呀。他們就習慣了,隻要莫有為不在家,出到田野邊上,保準能夠看到他坐在大石頭上的小身影。
莫有為回憶著孩童時代,他在那塊大石頭上的情景,留在腦海裏的片段,一下子感到挺有意思的,自然有道,做人有理,道理亦是如此。
此時,莫有為霎間想到了,他跟高雅和徐永麗之間的關係,比之於小青蛙捕食的道理,真是太過相似了,進入捕捉範圍,就一定要攬進懷裏。
麵對那些還沒有進入到合適捕捉範圍的靚女,像小青蛙那樣的態度,沒有飛進獵獲範圍的小蟲子,那些蟲子,不管是多麼的肥美,還是要致以視而不見,置之不理的態度,才算合適有道是理。
想著想著,他的心思又回到了飯桌上,莫父跟他說的話,尤其是伯父致電莫父,讓他一定要抽取時間,去省城一趟探望伯父。他清楚地意識到,工作是一次機會,當班主任是一次機會,伯父親自發話應邀,必定是一次更大改變自己的良機。
莫有為對自己發展機會的嗅覺,像動物那般靈敏,莫父寥寥數語,雖然沒有明說什麼,但是,他已經領悟到絕對是一次更大的發展玄機,就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切莫輕而視之。
他靜思了一會,理清自己的思維,分析一下長假回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以及需要如何去做那樣的事情,想清想楚之後,心思就平靜下來了。
他退回了房裏,坐在席夢思墊子邊上,再次凝視桌麵上的黑色盒子,靜靜地放在那裏。他好像預料到黑色盒子裏麵,到底裝著一些什麼東西,法真師傅會交代一些什麼東西給他,以及留下什麼重要的話語,就不急於打開,將裏麵的一切了解得一清二楚。
他站了起來,將黑色盒子鎖到了櫃子裏,然後,躺到席夢思上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