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卻是黃月英想出來的耙跟耮,以前農民耕地多用犁,犁完地以後還要將大顆粒的重新粉碎,而且還要講溝壑填平,北方土地硬,而南北方土質不一樣,南方土地鬆軟,隻要用帶齒的耙子劃一下就可以了,不僅節省力氣,還非常平整。耮是在梨完地後,用耮在過一遍,可以將地耮平,還可將大顆粒的土塊粉碎均勻。此發明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為此孫河將襄陽一座百平米的宅子賞給了黃月英。
第三批就是蒲元的三千把利刀,蒲元造刀很注意掌握淬火的步驟。他先把刀刃上的鋼用高熱燒紅,到一定火候以後突然放進冷水裏,這樣鋼刃就變得既堅硬又有彈性,造出來的刀就特別鋒利。這種工藝在現代叫“淬火”。完工之後,孫河想試試刀有多快,就在竹筒裏麵裝滿鐵珠,拿刀使勁劈下去,結果許多鐵珠都被劈成兩半,果真是削鐵如泥。
隨著將作營的興起,采礦業也迅速發展。孫河在各郡設鹽鐵官營,馬靜任司鹽校尉,馬季任司金中郎將。采礦石鑄軍刀農具。蒲元還發明了獨輪車,在山地上行走,載一千斤重的貨物,非常方便。在孫河的指導下,將作營眾人研製成功了可日行百餘裏的五層巨大樓船。此船可載三千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船艙上可以跑馬。樓船上出現了風帆,可借助風力行駛,江東水軍本就英勇無敵,有此利器,大可縱橫天下。
當孫河在將作營不斷發明創造新事物時,張紘,魯肅也沒閑著,短短一年,整個荊州地區,造河兩百多條,耕地麵積擴大了三百萬公頃。而且,在張紘的大力推動下,全麵種植可兩熟的水稻,使糧食的產量翻了一番。秋收後,荊襄百姓,無不傾心鼓舞,一年辛勞,不僅能夠吃飽肚子,還有了餘糧。
這樣一來,荊襄各世族階層就苦了,這些個富家子弟誰幹得了農活,現在倒好,家裏的佃戶全跑去給官府種田了,自己家的田沒人種了。要想請佃戶來種田,你必須開出比官府還優厚的條件。這些世族坐不住了,聯合起來到官府鬧事。張紘對這些人毫不客氣,誰要阻止改革發展,隻有死路一條。經調查發現,這些世族跟蔡家都有點聯係,張紘本就對蔡家有意見,現在竟然還出來挑事,自然不能放過。立即派人將蔡家抄家,一千一口全部處斬。這一舉動震驚了整個荊襄,使得所有的世家都不敢再出頭,官府推行的製度,再也沒遇到一點抵抗。
有了財力物力做保障,才能練出強兵。孫河將現有的軍隊進行整合。兵種分為刀盾兵,弓箭兵,長槍兵,騎兵,機械攻城兵,水軍。張郃,甘寧統領一萬騎兵。周泰,蔣欽,潘璋統領三萬刀盾兵,黃忠,陳武統領三萬弓箭兵。太史慈,徐盛統領兩萬長槍兵。程普,黃蓋統領五萬水軍。然後在丹陽郡征一萬士兵作為攻城兵由魏延,李嚴統領。周瑜任大都督,統一指揮。孫策將護衛增至八百人,四大護衛將領各帶兩百人。在江夏夏口擴建港口,操練水軍。
經過一年的調整,各方麵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就在這個時候,交州傳來消息,吳巨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