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周”為單位的產品周期
在這種以周為單位的管理下,商品基本不會出現積壓的情況。據測算,每款商品在優衣庫的生命周期一般為18周:在第1—3周,主要是鋪貨並初步檢驗商品銷量,看看是否能得到顧客的歡迎;在第4—7周,店長對商品的銷售情況已經大致“心中有數”,對於熱銷產品可以追加訂單,對於滯銷產品開始減少生產,作降價處理;到了第8—13周,滯銷產品經過處理庫存已無壓力,而熱銷產品則通過加大宣傳等方式追求最大化銷售;在第14—18周,滯銷產品基本處理完畢,熱銷品部分SKU賣空,也開始進入處理期,同時下季度的新產品進入試銷期以彌補空缺。優衣庫就是這樣始終維持著一部分產品的正常銷售和另一部分產品的打折促銷同時進行,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庫存最小化。
適時適量的生產方式
優衣庫在安排代工廠生產時,采用了適時適量(JIT)的生產方式,即“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在這種生產方式下,代工廠在接到優衣庫的訂單後才開始生產,一切生產原料、半成品、產成品都是按照訂單來采購、製造和配送的,製造計劃、采購計劃、供應計劃基本同步進行,效率極高。倉庫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儲物單位,而是變成了企業與工廠物資流通的一個“中轉站”,其中的各項物資都處於流動的狀態,數量因為優衣庫的精心規劃而極為精確,不存在額外的浪費,也就不會出現過多的庫存。
控製產品品種數量
與ZARA等競爭對手相比,優衣庫的品種數量要少得多,每一季度投放的新產品數量不超過500種,不論是普通門店還是大型的旗艦店,其中的商品數量都會維持在500種以下,這個數字隻有ZARA約1br10的水平,而從供貨商處采購商品的“島村”(SHIMAMURA,日本服裝連鎖店)的產品數量幾乎是優衣庫的100倍。雖然優衣庫的品種較少,會給顧客留下產品單一的印象,但是庫存管理卻會更為容易。優衣庫曾經在2010年年底嚐試過增加產品品種數量到1000種以上,結果2011年效益反而嚴重下降,柳井正認為增加品種數量並不符合優衣庫的風格,可能會讓顧客在選擇時出現更多的猶豫,而且庫存風險也加大了。
現在優衣庫的產品數量已經恢複了正常水平,在預定當年的產量時會根據各種商品上年的銷售業績作決定,但是考慮到庫存風險,優衣庫往往會將產量計劃定為上年的80%,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銷售情況隨時對產量進行短期調節,由此實現庫存的“少品種零庫存”的良性循環。
此外,由於優衣庫主要銷售基本款服飾,時裝性較弱,營業額變化較小,生產和庫存量趨於均衡,也有助於減少庫存風險。而且優衣庫的商品企劃部門(MD)能夠保持80%的正確率,也就是說打算生產和銷售的商品中有80%都會成為市場熱銷品,這個能力是相當不容易的。總之,優衣庫通過合理的經營做到了“讓每一款產品大賣,統統賣光,不產生任何機會損失,也不產生任何庫存損失”。
以“周”為單位的產品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