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永瑢的心底也是有抱負的人,怎麼可能喜歡無所事事地過一輩子?所以,當永琮交給他這麼個任務之後,永瑢其實是很想做好的。曆史上的永瑢,就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參與了四庫全書的修纂。
不過,永琮雖然覺得修纂四庫全書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可這畢竟不是當務之急,尤其是原本曆史上的清廷修纂四庫全書,是懷有險惡的政治企圖的,是想要借修纂四庫全書、搜求遺書的機會,查明並銷毀不利於其統治的前代和當代典籍,故而後世還有一種說法,說四庫全書的修纂,是第二次的焚書坑儒。所以,永琮覺得,這件事情,還是先放一放的好。讓永瑢用他有限的精力,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更好。
所以,為了讓永瑢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大清的教育事業中,永琮在跟永瑢麵授機宜的時候,還叫了永璋一起,免得永瑢心懷顧忌,不敢大展拳腳。永琮的期望,八旗子弟學堂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步,他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可以將學堂開遍全國,且分出種類,不再是讓人讀八股文考科舉,還要學技術、學數理化,發展全麵性人才。當然,這個目標對目前的他們而言,似乎遙不可及,但隻要開始努力,總有一天,他們的目標會實現的。
永瑢跟著永璋長大,觀念上倒是受永璋影響,對“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不那麼看重,倒不至於覺得永琮的想法是古怪不可理解的,而且從永璔的所作所為中,永瑢已經發現,八股文對國家產生的正麵影響,遠遠比不上這被讀書人看不起來的“工”來。
所以,在永琮的期許下,在永璋的見證下,永瑢不僅安了心,更是生了一股豪情,要讓這國家的改變中,也有自己的身影。
永瑢欣喜地回府,告知黛玉這個消息,黛玉也為他覺得高興,雖說永瑢往日裏陪著她吟詩作畫也是十分愜意並無憂怨,還能多多的陪著她和兒子綿延,可到底不似如今這種意氣風發的模樣。黛玉心思靈透,自然明白,永瑢因著和永璋的關係,雖說已經出繼了,可到底身份還是有些敏[gǎn],如今能得了這般重任,可見皇帝對他並無忌諱,這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即便永瑢開始變得忙碌,陪伴她的時間變少了,她也不覺得難過,隻要看著永瑢那元氣十足、摩拳擦掌的樣子,聽著他對未來的期許,她也覺得很期待,期待這個國家會變得越來越好。
偶爾不經意間,黛玉會突然想起外祖家那個曾經被養在深閨的表哥來,也想起那人曾經說過的“國賊祿蠹”的言論,也不由得歎道,若是人人都隻是想要消極避世,享受著國賊祿蠹帶來的榮華富貴,卻隻是批判不思改變,又有什麼意義呢?既然看不慣,那麼就憑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種情況吧,哪怕最後失敗了,也能叫人佩服。否則,還不如安靜守著的好,痛罵世人又有什麼用?難道還能指望著罵醒別人,叫別人去改變世情為他營造一個桃園嗎?
說起來,也不知賈寶玉如何了,想來如今遠離了滿是國賊祿蠹的京城,回了老宅,嬌妻美眷,過著最是愜意的富貴閑人的生活吧。
黛玉對賈寶玉無甚好感,偶爾想起,也不過片刻便拋諸腦後了
☆、第 140 章
時間在改革的腳步下,似乎隻是一晃眼就過去了。
黛玉領著已經六歲的大兒子綿延,三歲的二兒子綿戨,以及繈褓裏的小女兒藍可,去給皇宮裏的太後請安。‖思‖兔‖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