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琮被傳崇尚西學,為了討皇帝歡心,除了少數頑固派,不少大臣開始涉獵“國家圖書館”內翻譯好了的國外書籍,雖然常常也會罵“蠻夷之人胡說八道”,但不可否認,總歸是有那麼一部分值得借鑒的東西,進入到了這個國家施政官員的腦子裏了。

人的觀念,自古是最難以轉變的,好在改變已經在慢慢的不知不覺地發生。

天朝的人,從來就不笨,譬如晚清時期的戊戌變法,譬如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他們不是不知道要怎麼讓國家強盛起來,而是因為守舊派的頑固不化,因為反對的力量太過強大,也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已經糟糕到了沒有太多的時間讓他們來慢慢改革,所以最終導致了失敗。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永琮不是光緒,富察太後更不是慈禧,守舊派依然存在,可是當皇權挾裹著不可抵擋的氣勢壓下來的時候,他們也隻能屈從——誰叫唯一能夠和皇帝別一別苗頭的和碩循親王,居然也對改革萬分支持呢?

沒有康有為、沒有譚嗣同,可是永琮依然十分欣喜地發現,在大清的朝廷上、在近幾年開辦的京師大學堂裏,漸漸湧現出一大批擁有進步◥

☆、第 141 章

永琮鬆口答應立後,皇太後便打量著要重啟選秀,好生給永琮挑一個名門閨秀,她已經將目標鎖定在幾個姑娘身上,這幾個姑娘家中父兄不是掌著實權的、就是有能耐的,這樣的話,永琮在實施改革的時候,也能少些阻力。隻可惜永琮隻肯娶一個皇後,若是多納幾個妃嬪,得的助力自然就會更多。

不過永琮好不容易鬆了口,皇太後也不想操之過急,她和前任太後不同,並不想著盡可能地操縱自己的兒子,而且看永琮的眼界抱負,絕對不是她這個深宮女子可比。

隻是皇太後的打算很快就破滅了,永琮在做出決定之前,就將皇後的人選,攤開放在了皇太後的麵前。

這個姑娘,壓根就沒在皇太後的選後人選中出現,完全出乎了皇太後的意料。倒不是說這個姑娘有什麼缺陷,隻是她的家族並不昌盛,隻有一個爺爺做到了禮部侍郎的位置,其父輩都是表現平平的中庸之人,如今有的在學堂教書,便是出仕為官的,也不過五六品的職位,和那些史上出過軍機重臣、封疆大吏的豪門貴族,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永琮自然有他的打算,這個姑娘,也是他費了心思挑出來的。他既然隻想娶一個皇後,那麼繼承人必定出自皇後的肚子,他的治國理念絕對是要靠那個孩子繼承下去的。他不想自己和同伴們鋪好的路,最後卻因為繼承人的貪圖享樂或者自以為是,而重新回到原有的曆史軌跡上去,所以他完全不希望有一個強橫的外戚來幹擾他的孩子。世家,他現在還無法一下子全部將其廢棄,但是這樣的曆史悠久的大家族,其實是必然殘留著一些封建的、守舊的觀念的,尤其對自身利益看得過重,將來若是家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產生衝突,說不得就寧願舍棄國家的利益而保有自己的家族。

永琮很是費了一番心思,才說服了皇太後,頒下了懿旨,將立後的事情宣布了下去。

這樣的一個結果,讓那些早就盯上了永琮的皇後寶座的世家大族,如何能夠甘心?更何況,這位皇後人選,還是在沒有通過選秀的情況下產生的,更讓他們有了說法。

永琮早就有心廢除這種選秀製度,先是借著給乾隆守孝的理由停了五年兩屆的選秀,並頒布恩旨,為了不耽誤姑娘們的芳華,許他們自行聘嫁。所以幾年下來,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