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佳氏懷孕,最高興的人就是她的娘家人,因為這樣一來,英佳氏的地位就穩固了,如果皇帝真的不再納其他的妃嬪,那麼毫無疑問的,下一任皇帝就有他們英佳氏的血脈了。

不過英佳氏懷孕,就不能伺候皇帝了,英佳家的人便又開始擔心會有另外一個女人來插入帝後之間,影響到英佳氏的地位,覺得如果真的要有這樣一個女人,倒不如仍出自他們英佳家。

就連英佳皇後的額娘,雖然覺得這樣是委屈了自己的女兒,可也不敢相信一個皇帝肯守著一個女人過日子,即便在她懷孕的日子裏也守身如玉的。

所以,在全家上下陳述厲害之後,她還是帶著小叔子家的女兒進了宮,跟英佳皇後如此這般地說了。

英佳皇後的日子一直過得很順心,懷了孕更是安心,聽了額娘的話,一時又急又氣又不安。偏生她想和母親說說私密話,把那堂妹支出去叫人帶她逛禦花園去了,那堂妹又不是個省心的,竟找著機會和皇帝偶遇去了。

英佳氏聽了消息,急怒之下竟動了胎氣,不僅把自家額娘嚇了一大跳,連皇帝也驚動了,雖是沒有大礙,可這事也不會就這麼白白揭過。

皇後的堂妹偶遇皇帝之後,立即就被皇帝派人送回家去了,等到英佳皇後的額娘回家一說,自家老爺也是十分後悔,這可是他的外孫子,十有**就是下一任的皇帝,更是英佳家未來的希望,若是為了自己弟弟的女兒,而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和外孫給害了,就當真是缺心眼兒到了極點了。

小叔子和他媳婦卻是陰陽怪氣,話裏話外暗示英佳皇後不容人,連自家妹子都容不下。他們之所以要把女兒送進宮,為的可不僅僅是自己,更是為了英佳家的將來。

不過這話他們也不過在家說說罷了,還是仗著自己女兒今日見到了皇帝,覺得有了底氣。也不知他們哪裏來的自信,就覺得隻要女兒見到了皇帝,就能飛上枝頭了,皇帝不廣納後宮,可不是因為從來不曾見過女人的緣故。

第二天皇太後的懿旨下來了,英佳家上下恭恭敬敬地接旨,小叔子和他媳婦眉眼間掩不住得色,還以為這是皇太後主持要將自己女兒接進宮中伴駕呢。

可惜,皇太後的懿旨,是將英佳皇後的堂妹指婚給了一四品官員,成親後就要跟著遠赴雲南任職的丈夫離開京城。

英佳皇後安了心,安安穩穩地把振華皇帝的皇長子生了下來,不管是她坐胎還是坐月子期間,振華皇帝都一心撲在政事上,沒有收用哪怕一個女人,有心爬床的宮女,會被立即驅逐出宮,誰也不敢再捋老虎須,安安分分做事,帝後就會給她們安排前程,不會任由她們年紀大了出宮去無所依靠。

尤其在振華皇帝有意識地慢慢削減太監的名額,緩步取締宦官製度,後宮多由宮女做事,後期更是開始任命女官,人生有了別的盼頭,那些想著勾引皇帝的想法,便少了許多。

英佳皇後自此對娘家人淡了許多,雖不至於生恨,但當他們再來求這求那的時候,她也開始學會有選擇地去聽,去想,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插手或幫忙。逐漸地,她也發現,自己娘家的人,適合做實事,卻不適合幹大事、掌大權,家族要發展,還是要好好教導下一代,讓他們掌握真正的本事,而不是想著讓女兒家攀上高門,然後用特權來扶持。

英佳家的人也因為這次的事情被振華皇帝的不留情麵給嚇到了,不敢再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