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嚇到的,不僅僅是他們一家,有些仍然不肯死心想著要把女兒或妹妹塞進皇宮的人,也都消停了不少。
英佳皇後的生活重新又恢複了平靜,她是一個安靜的女人,本就喜歡安寧的生活,後宮寧靜得一成不變毫無挑戰的日子,並不會讓她覺得厭煩,這其實也是振華皇帝選擇她為後的原因之一。
英佳皇後又是一個極單純的女人,或許不夠聰明,但她並不自作聰明,年輕的時候有丈夫護著,沒受過什麼委屈,年紀大了,兒子也孝順,更不可能有人給她難看,一輩子過得簡單又開心。
振華皇帝並不是一個濃情蜜意的男人,和英佳皇後的相處也更趨向於平淡,而英佳皇後對此並沒有什麼不滿,她的性格也是溫和靦腆的,兩個人哪怕安靜地坐在一處,沒有話說,也並不會覺得尷尬。
老了老了,回憶起過往來,竟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細水長流,淡淡的溫馨。
隻一次,她似乎見他掉過眼淚,一種近乎絕望的哀傷,她到底不曾過問,沒有猜測,誰沒有幾個掏心掏肺的親人朋友,不管是生離還是死別,總是人生邁不過去的坎兒。
幾十年的相處,她對他,還有什麼是不能信的呢?她已經不是那個會因為堂妹和他偶遇就急怒不已的嬌氣姑娘,她是母親、是祖母,是他的妻,死了以後也隻有自己能與他同葬,她已經這麼幸運,看不見不幸的影子。
英佳皇後是個平淡的女人,但她又是一代傳奇的皇後。後世有人說她淡泊寧靜,有人說她被束縛了個性,其實人和人本來就是不一樣的,選擇怎麼樣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的自由。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幸不幸福,自己說了才算。
作者有話要說:下一個番外是迎春的
☆、第145章 元迎探惜(上)
迎春、探春和惜春是差不多時候指的婚,可惜春是最晚出嫁的。
惜春這親事,委實也波折,說句一波三折的話也半點不為過的。先是賈家敗落了,接著碩郡王府又因為世子夥同小妾毒害晴格格的事情而沒落了,皓祥又要給嫡母守孝,再接著又有太上皇和太後相繼過世,又有國孝要守,這親事便一拖再拖,直把人心煎熬得吊在半空裏不上不下的。
也幸好振華皇帝仁慈,下旨官員世家隻需停一年的嫁娶,否則惜春不定還要等上多久,且當初指婚的太上皇都駕崩了,憑著富察皓祥如今的勢頭,這親事到底會不會有變,尚做不得準,畢竟如今的富察皓祥再不是那個郡王府裏不受寵的庶子,自有一番功名事業,也有那高門願意將貴女嫁與他。
要惜春來說,倒不如這親事真的作罷了的好,也好叫她早做打算,該如何便如何,省得她如今懸著心,猜度來去,還得日日麵對哥嫂愁苦的臉。
賈珍這一房雖然並未被查抄家產,隻是京城居大不易,若非想著借惜春親事的勢,他們也寧願跟著賈母一同回去金陵,好歹他們這一房還是族長呢,做個土皇帝想來是無礙的。
好在皓祥並沒有意思要毀婚,國孝一過,便與賈珍府裏商量完婚,直把以為要養這個妹妹一輩子的賈珍給樂開了花。
惜春心裏也不由得鬆了口氣,雖一直說服自己不去在意,可到底有種惶然無措、前途茫然的感覺,如今塵埃落定,惜春對並不因為發達了就毀婚的皓祥,平添一份好感來。
惜春出嫁,迎春自然是要來的,她們兩個情分不同,不僅自小打一塊兒長大,在探春進宮成了八阿哥的格格侯,迎春和惜春更加親密,尤其在賈家出事之後,兩人越發覺得同病相憐、惺惺相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