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一次被老太太無意間聽到烏姨娘和那庶子說話,叫他喊自己額娘,委屈萬分的哭訴老太太和婷芳害得他們母子分離,又叫庶子聽老太太的話,哄得阿瑪高興,將來好叫他繼承家業。
那庶子年紀小,對自己的親生母親自然滿含孺慕之思,如此聽了,當即便表示自己會乖乖聽阿瑪的話,將來繼承了家業,就叫額娘過好日子,把老太太和婷芳都送到廟裏去吃苦。
小孩子的童言童語,其實並非罪大惡極,老太太氣恨的是那烏姨娘不知感恩,竟挑唆姐弟不和,立時便打發了那烏姨娘,打算重新教導庶孫。
隻是孩子的性格一旦養成,卻並沒有那麼容易改變,再加上烏姨娘被老太太發賣了,小孩子的內心裏更加固執地認為老太太和婷芳是害他們母子分離的元凶,一日日越發地憎恨她們。
那庶子從小被烏姨娘教著會裝乖,隻是一日日對老太太和婷芳的怨恨漸深,再掩飾不住,小孩子的怨恨其實更叫人心驚,有時候看著婷芳的眼神似要吃人,甚至借口喜歡叫人捉了蛇來玩,轉身放到了婷芳的房裏,好在下人以為這蛇是捉來給小公子玩耍的,是無毒且拔了牙的,可到底把婷芳嚇到了,很是病了一場。
老太太眼見這孩子教不回來了,隻怕若真有一日他當了家,她和婷芳的日子,會比被送去廟裏更糟糕,無奈之下,老太太便將那孩子送到了僻靜的莊子上養著,並決心絕不能叫他繼承了家業。
被送到莊子上,那孩子本來就不正的心思,越發歪得徹底,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猜錯,老太太和婷芳都是壞人,對他滿含惡意。他的脾氣越發暴戾,時常打罵莊子上的下人,甚至有一次和莊戶家的小孩打架,一時氣怒竟拿了磚塊直接砸了人的腦袋,將人打成了重傷惹了眾怒。
達克薩知曉後,叫人把他帶回來,要狠狠地教訓,那孩子知道怕了,竟連夜逃跑,不甚掉進河裏,就那樣夭折了。
自他死後,老太太和達克薩原本對他的厭惡,也漸漸淡化了,不管怎麼說,那孩子到底是達克薩的血脈,就這樣死了,難免叫他們有些後悔愧疚。
也因此,下人們很少提起那位哥兒,更兼之說他好或壞都不妥,幹脆就沒人提了。幾年下來,新進來的下人甚至都不知道曾經有那麼一個孩子。
迎春聽了,心底的疑惑便也解開了,她並不懷疑老太太所言的真假,因為老太太對她腹中胎兒的期盼絕非作偽,而婷芳若是不喜她生下孩子,早就可以下手了,因為她本來就對婷芳無甚防備。
好幾年後,迎春的長子已經可以滿地亂跑,次女也會跟在哥哥的屁股後麵滿地亂爬,已經嫁為人婦的婷芳才告訴迎春,其實她才是那個最盼望迎春能夠平安生下寶寶的人。
人死如燈滅,尤其是小孩子,一旦夭折,他活著時候犯下的錯誤,很容易被人原諒。
如果家族後繼無人,老太太和達克薩難免會想起那個孩子來,想得多了,後悔得多了,愧疚得多了,難免會對她也生出遷怒之心來,時日久了,執念深了,就會在心中產生隔閡。
而達克薩娶了繼室,生下嫡子,那個嫡子越優秀、越乖巧孝順,老太太和達克薩才會不再想起那個夭折的庶子,或者想起時也沒有那麼多的愧疚和後悔。
而且,女子出嫁,想要在夫家過得好,娘家的支持必不可少。婷芳也希望娘家裏,父親可靠,弟弟出息,這樣她才能夠在夫家挺直了腰杆過活。不過異母的弟弟能否成為她的後盾,當真是如同賭博一般,拚運氣了。
好在迎春的性子好,為人和善,和婷芳的關係也很不錯,婷芳出嫁後,迎春的子女長大成人後,他們一直維持著常來常往的狀態,互相幫扶,十分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