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學點求人辦事的技巧(2)(1 / 3)

同樣,求人辦事的時候也要理解別人,適當地權衡一下所求人的能力。有些求人辦事的人,總認為被求者一定神通廣大,辦什麼事金口一開,大筆一揮就成。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你如果能分擔、理解這種難處,就不會感到求人辦事太難。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辦事情也是一樣,即使你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讓每一件事都水到渠成。求人辦事時,對別人的要求不要過高。求人辦事千萬不要窮追猛打,一定要別人做到什麼地步,否則就覺得不夠意思。也就是說,求人辦事要知足,別人能辦多少就辦多少,不要勉強別人辦很難辦的事。

當然,忍,不是忍氣吞聲,而是要有足夠的承受力忍耐所求人的臉色,毫不理睬“軟釘子”。既然不能不求人,倒不如理直氣壯去求人,求人也得求得瀟灑、舒坦,求人不必虛張聲勢、空話連篇,但是也不必灰溜溜、乞哀告憐、任人奚落。

點評:

山峰不是每個人都能爬上去的,總會有人在高處,有人在低處。所以每個人總會有求人辦事的那一天。而求人辦事就必然要放低姿態,“忍氣吞聲”,大家不妨學點“忍”的技巧,以免載興而來,敗興而歸。

5.找準所求人心理的薄弱點,“恭”其所需

求人辦事就是要找準所求人心理的那個薄弱點,“恭”其所需!做人並不一定非得要有拍馬屁的好本事,但一定要有看穿對方心理的薄弱點、說他愛聽的話的本事。換句話說,要想求人辦事,就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讚美的作用,而讚美的關鍵點就是“恭”其所需,撓到癢處。

比如,碰巧所求的人女兒在旁邊,你就一定要把他的女兒誇成一朵花,即便她並不漂亮,你也要發現她是“可愛”的;如果所求的人是位老藝術家,清心寡欲,那你就要準備好和他談談詩詞,聊聊蘇軾了。

葉老師對好朋友張律師說:“上個星期,我的傘在市中心一所圖書館裏被人拿走了。因為傘是妻子作為結婚禮物送給我的,我十分珍惜,所以,我花了很多錢在報上登廣告尋找,可至今還是沒能找回來。”

張律師聽後問:“你廣告怎樣寫的啊?”“就是如實寫的啊。”葉老師一邊說,一邊從口袋裏掏出一張從報上剪下來的廣告。

張律師接過來念道:“本人於上星期日傍晚於圖書館遺失黑色綢傘一把,如有仁人君子拾得,煩請送到長春路24號,必有酬謝。”

張律師說:“我是經常接觸做廣告的人的。登廣告大有學問。你登的廣告不行,找不到傘的。我給你寫一個廣告,再登出去,如果還是找不到傘,我買一把新的賠給你!”

張律師寫的廣告見報了的次日清早,葉老師打開屋門便大吃一驚。原來自家院子裏已橫七豎八地躺著六七把雨傘。這些傘五顏六色,布的綢的,新的舊的,大的小的都有,都是從外麵扔進來的。

葉老師自己的那把黑色綢傘也夾在裏間。好幾把傘還拴著字條,說是沒留心拿錯了,懇請失主勿將此事聲張出去。葉老師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張律師,張律師說:“這些人還是老實的。”

你知道張律師的廣告是怎麼寫的嗎?張律師的廣告是這樣寫的:“上星期日傍晚,有人曾見某君從圖書館取走雨傘一把,取傘者如不願招惹麻煩,還是將傘速速送回長春路24號為好。此君為誰,盡人皆知。”

張律師的廣告能夠如此奏效,正是因為他抓住了普遍偷傘人怕被抓到的心靈弱點。張律師的廣告雖然有些狡猾和不實,但是毫無疑問,其語言是有說服力和殺傷力的。葉老師實事求是的廣告沒有奏效的情況下,張律師“別出心裁”,達到了出奇製勝的效果。

點評:

求人辦事不但嘴上功夫要到家,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其心理的薄弱點,“恭”其所需。就是不僅要讓對方從我們的話中領會到肯定、理解、欣賞和羨慕,還要說得恰當,否則就如隔靴掻癢,即使找到了對方的癢處,也起不到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