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隻有對方是能夠幫助自己,但如果直接求他,很有可能遭受拒絕,不僅於事無益,心中反而會留下芥蒂。所以,不妨拐個彎,從他身邊的關鍵人物入手,或者請第三者幫忙說合,如此成功的機會更大。
點評:
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幫助別人,遇到請不動的“神”我們就要想辦法了。如果直接相求效果不好,就可以采用迂回戰術:從他身邊的關鍵人物入手,所謂曲徑通幽,拐個彎,效果更好。
7.以情動人,客套是關鍵
與人相處都逃不過一個“情”字,求人辦事時更是如此。情真方能動人,隻因無論再鐵石心腸的人也難免不為真情所動。其實動情誰都會,關鍵就是表現“情”時不能冷冰冰的毫無感情,也不能表現得過度熱情。雖然求人辦事時,“情”的展現也隻是一種客套而已。但怎麼恰當地“客套”還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諸如“謝謝您”、“多謝關照”、“勞駕”、“拜托”之類的客套話。這樣的客套話可以向別人表示感謝,能溝通人與人的心靈,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正所謂“客套多,朋友多;朋友多,好事多”。這話說起來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客套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許多朋友,縮短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從而使求人辦事變得更簡單容易些。
很多時候,客套不僅能表示禮節和謙虛,更能表明對對方的尊重。所以,我們在求人做事時,即使對方隻滿足了你的一點點請求,雖然很令你不滿,也應真誠地說一聲“謝謝”。如果你連一聲謝謝都不說,隻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對方會有一種不快的感覺,他不僅會覺得自己的勞動成功沒有得到肯定,還會認為你不尊重他,今後也不會再幫助你了。
擅長交際的人們,就像精通交通規則一樣諳熟客套的法則,正如培根所說:“得體的客套同美好的儀容一樣,是永遠的藝術。”
而有些人往往容易把應酬、客套、寒暄甚至是聊天這些基礎的交往行為看做是虛偽、庸俗和毫無意義的東西,在思想上加以排斥,在行動上加以抵製。其實,你既然要求人辦事時,說一聲“勞駕”;打攪別人,給別人添麻煩時,說一聲“對不起”,這又什麼關係呢?既能顯示出你禮貌周到,又能展現你的談吐文雅,真是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客套時還要記得一個原則:要自然,真誠,言必由衷,富有藝術性。否則,就會在交際上屢屢受挫,連連吃虧,變成不會求人辦事的人。
具體說來,客套不一定都在語言上,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點一下頭,微笑一下,或給對方送些小禮物,凡此種種,都屬於客套的範疇。可以說,客套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客套是一種禮節,如果客套運用得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到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鬆下幸之助,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他就是一個很講客套,很會運用客套的老板。他在交托下屬去執行某一件事時,會說:“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員工時,他會鞠躬並說:“謝謝你”、“辛苦了”之類的客套話,有時會親自給員工斟一杯茶,或者送給員工一件小禮物。正是由於鬆下善用這種客套來激勵員工,員工們才會毫無怨言地為他效力的。
人都是有感情的社會性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也是出於人類感情交流的需要。為了能加深對方的了解、親切關係,溫暖的客套是必須的。彼此之間存在“互酬互動效應”,即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回報。客套一下,看似平常,可它卻能引起人際間的良性互動,成為交際辦事成功的促進劑。
點評:
人與人之間的客套能增加友誼,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為客套而發生變化。動之以情,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縮短了,感情就有了呼應和共鳴。對方在興奮歡躍之餘也會給予更多的關照,更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