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事成之後要致謝,萬不可過河拆橋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弊病,用人前好話說盡;事成後,半句問候也不言。讓人覺得世態炎涼,傷透了被求者的心,讓被求者以後對登門相求的人,不肯輕易應諾。因此求人辦了事之後,即便你事先送了禮,也別忘了再道聲謝溫暖一下他的心,這是結尾處最圓滿的一筆。
我國古代金榜題名的書生,通常衣錦還鄉,舉行“謝師禮”。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也該學會事成之後要致謝的道理。如果事前卑躬屈膝,事後旁若無人,定會堵死自己以後的路。
“畫龍點睛”是說畫龍時,最後才點眼睛,如果不點,整條龍就沒有生氣。同樣,事情辦成功後向援助者表示謝意是你整篇文章的最後一筆。好話說了很多,這幾句也別太在乎。“過河不拆橋”,“卸磨不殺驢”,這才是求人辦事之道。
無論是什麼人都應該學會感激為你辦事的人。事成後,找個時間去向為你提供幫助的人表示感謝。這種做法,會讓當事人心裏暖烘烘的。登門致謝,不同於有事相求,你不必重“禮”相加,多送幾頂“高帽子”,多說幾句感謝話,溫暖一下他的心就夠了。
佛經上說的“佛法無邊,不度無緣之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緣,是你自己去交結,天上不會掉餡餅,神佛也不會亂結緣。所以說,事成後登門致謝,不是無關緊要的一環,它對你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事成後登門致謝,可以開門見山地表示謝意,“那件事多虧了你從中幫忙,如今都辦成了,我特意感謝您來啦!”一句話,讓對方心中陽光燦爛,話題由此發揮。少了絲功利,多了份悠閑,彼此更容易溝通。
我們還可以這樣說,“您看,上次讓您幫忙,沒少麻煩了您,如今事情辦得差不多了,我心裏卻總覺得過意不去。這不,今天過來跟您坐一坐,聊一聊……”相信,聽了你的話,他的心會很快被你捕獲。
事成之後去感謝為你辦事的人時,一定要牢記敗不餒,勝不驕的做人原則。還要明白主的一點是,你是去登門表示謝意,不是去炫耀自己,找點心理平衡。要懂得收斂住自己的得意自滿,不要以“實用型”的眼光來看待人情,認為所謂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瓶酒,我給你幾塊錢。如同借債還錢,彼此兩不相欠。小心不懂人情世故。最後會摔得很慘。
人情是財富,人際關係的最基本的目的和技巧就是結人情,有人緣,有了人情方能左右逢源。除了事成之後要致謝,逢年過節,也不要忘了一句小小的問候,或打電話,或傳呼。一張小小的卡片,捎去濃濃的情義,讓幫助過你的人對你產生特殊的感情,不必日後萬一有事相求時,如同狗咬刺蝟無從下口。
點評:
求人幫忙是被動的,事成之後謝恩是主動的。如果讓別人覺得你會辦事,求別人辦事自然會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你自己開口。事後致謝是人情關係中最為精明的一招。
9.求人辦事,禮數要周到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借由此話人們對禮的作用則可窺見一斑,特別是在求人辦事的時候,如果能送上一點禮品,那麼任何事都好辦,如果空手求人,隻得被別人婉拒。
曾有人經過調查研究指出,日本產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禮物。當然這句話可能有些言過其實,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確實是想得最周到的。
求人要送禮,“禮”多人不怪嘛!但是禮物要輕重得當。
特別是在商務交際中,小禮品是必備的,而且根據不同的人的喜好,設計得非常精巧,可謂人見人愛,很容易讓人“愛禮及人”。如果在歐美,因為他們商業法規嚴格,所以你要深知送大禮物反而會惹火燒身,而小禮物絕沒有受賄行賄之嫌;而且這樣做還很適合於當地的文化和禮節。這又應了那句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今商業社會,“利”和“禮”是連在一起的。往往先“禮”後“利”,有禮才有利,這已經成了商務交際的一般規則。當然道理不難懂,但就是難在操作上,送禮的功夫如何到家,就是您是否能打動人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