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一 經濟學啟蒙(1 / 3)

案例引讀

不滿足的現代人

劉老師有位同窗好友王先生。2002年,王先生貸款買了一套二手房,從父母家分出來。那時,這對小夫妻最大的心願是用10年時間還清貸款。

2005年,王先生下海開了一家公司,賺了上千萬。富裕後的王先生先購買了一套黃山湖的別墅,又給自己買了一輛別克車代步。後來,由於夫妻倆老是搶車用,王先生幹脆又買了輛車,夫妻倆一人一輛車。您認為王先生“貪得無厭”嗎?

劉老師與王先生聚會,恭維王先生生活在蜜罐裏,應該非常滿足了。誰知王先生說,現在的道路越來越堵了,他真想向華西村學習,買架直升飛機開開。

知識講解

一、個人、企業和社會麵臨選擇

現代社會,我們經常麵臨選擇。想一想,最近您做出了什麼選擇?例如,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張同學原本打算利用元旦回家探望父母,但是12月30日,班主任通知,期終考試時間提前至1月4日到6日。由於複習時間緊張,張同學就麵臨選擇,要麼冒著考砸的風險回家,要麼克製想家的念頭留下來複習迎考。

現代社會,不僅每一個普通人必須麵臨選擇,整個社會也不得不作出選擇。

假設某地區生產兩種物品:汽車和住房。從生產力分配角度考試,該地區可以全部生產汽車或全部生產住房,也可以生產一部分汽車、一部分住房。

我們在學習經濟學理論時,必須學會使用假設。

通過假設一個地區隻生產兩種物品:汽車和住房,我們就可以方便地理解汽車和住房之間此消彼長的關係。一旦我們理解了兩種產品之間此消彼長的關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真實世界中各種產品之間此消彼長的關係。

二、選擇的隱性代價——機會成本

選擇使人們必須“承擔”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實際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房屋租金、設備折舊、原材料采購費用、工資、財務利息等。機會成本與人們日常提及的會計成本有明顯的差別。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支付的各種費用,會計成本的實質是“實際支付的費用”;機會成本的實質是“無奈放棄的機會”。包括工資、財務利息、房屋租金、原材料采購費用等。顯然,會計成本是一種企業真金白銀的支出。

機會成本並不是指實際的支付,而是決策者在做出一種選擇時無奈放棄的其他機會。雖然沒有實際付出,但是這個“無奈放棄的機會”卻是人們在作出決策時必須考慮的。

可以用下麵的案例來說明機會成本。

相關案例鏈接

陳老師炒股票劃不劃算?

陳老師是一所中學的英語老師,平時上課,每年暑假她都在一家外貿公司起草商務公文並擔任翻譯。兼職的報酬比較高,每個暑假陳老師都能獲得1萬元的外快,而且兼職讓她大長見識,熟悉了商場上的常規流程。

案例引讀

不滿足的現代人

劉老師有位同窗好友王先生。2002年,王先生貸款買了一套二手房,從父母家分出來。那時,這對小夫妻最大的心願是用10年時間還清貸款。

2005年,王先生下海開了一家公司,賺了上千萬。富裕後的王先生先購買了一套黃山湖的別墅,又給自己買了一輛別克車代步。後來,由於夫妻倆老是搶車用,王先生幹脆又買了輛車,夫妻倆一人一輛車。您認為王先生“貪得無厭”嗎?

劉老師與王先生聚會,恭維王先生生活在蜜罐裏,應該非常滿足了。誰知王先生說,現在的道路越來越堵了,他真想向華西村學習,買架直升飛機開開。

知識講解

一、個人、企業和社會麵臨選擇

現代社會,我們經常麵臨選擇。想一想,最近您做出了什麼選擇?例如,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張同學原本打算利用元旦回家探望父母,但是12月30日,班主任通知,期終考試時間提前至1月4日到6日。由於複習時間緊張,張同學就麵臨選擇,要麼冒著考砸的風險回家,要麼克製想家的念頭留下來複習迎考。

現代社會,不僅每一個普通人必須麵臨選擇,整個社會也不得不作出選擇。

假設某地區生產兩種物品:汽車和住房。從生產力分配角度考試,該地區可以全部生產汽車或全部生產住房,也可以生產一部分汽車、一部分住房。

我們在學習經濟學理論時,必須學會使用假設。

通過假設一個地區隻生產兩種物品:汽車和住房,我們就可以方便地理解汽車和住房之間此消彼長的關係。一旦我們理解了兩種產品之間此消彼長的關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真實世界中各種產品之間此消彼長的關係。

二、選擇的隱性代價——機會成本

選擇使人們必須“承擔”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實際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房屋租金、設備折舊、原材料采購費用、工資、財務利息等。機會成本與人們日常提及的會計成本有明顯的差別。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支付的各種費用,會計成本的實質是“實際支付的費用”;機會成本的實質是“無奈放棄的機會”。包括工資、財務利息、房屋租金、原材料采購費用等。顯然,會計成本是一種企業真金白銀的支出。

機會成本並不是指實際的支付,而是決策者在做出一種選擇時無奈放棄的其他機會。雖然沒有實際付出,但是這個“無奈放棄的機會”卻是人們在作出決策時必須考慮的。

可以用下麵的案例來說明機會成本。

相關案例鏈接

陳老師炒股票劃不劃算?

陳老師是一所中學的英語老師,平時上課,每年暑假她都在一家外貿公司起草商務公文並擔任翻譯。兼職的報酬比較高,每個暑假陳老師都能獲得1萬元的外快,而且兼職讓她大長見識,熟悉了商場上的常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