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一 經濟學啟蒙(2 / 3)

陳老師的父親是個資深股民,這幾年來,由於操作不當,虧損較大,情緒低落。2012年暑假,陳老師放棄了兼職,接手了他的股票賬戶,做起了短時間的股民。機會成本容易被人們忽視,所以是一種“隱性”代價。由於陳老師善於學習,加之花5000元拜了個師父,一個暑假下來,陳老師將賬戶中的10萬元炒到11.5萬元,2個月的收益率達到15%。

陳老師的父親很高興,認為女兒有炒股票的天賦,這個暑假把賬戶交給女兒很劃算,但是陳老師卻認為她炒股票並不怎麼劃算!

陳老師在選擇炒股票是有機會成本的。陳老師炒股票後,不得不放棄了兼職,自然也就放棄了1萬元的兼職收入,這個“無奈放棄的獲取1萬元報酬的機會”,就是陳老師炒股票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普遍存在:隻要選擇,就必然麵對機會成本。

注意:某項決策有兩種選擇方案時,兩種方案互為機會成本:

注意:某項決策有多種選擇方案時,一種方案的機會成本是其餘方案中的“最優項方案”:

因此,前文提及的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的張同學選擇元旦期間回家團聚,就必須放棄複習迎考的時間,放棄的複習迎考時間就是回家團聚的機會成本;選擇複習迎考,就必須放棄回家團聚,放棄的回家團聚機會就是複習迎考的機會成本。

三、個人、企業和社會選擇最優方案

1.個人、企業和社會的欲望是無窮盡的

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對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欲望是無窮盡的。

現代社會中,多數人並不滿足於簡單的生存,還想消耗更多的物品,如更多更華麗的衣服、更貴更精美的食物、更大更高檔的房子等。而且,這種消耗更多物品的欲望是會不斷膨脹的,舊的欲望滿足了,新的欲望又隨之產生。案例引讀中劉老師的同窗好友王先生,不過是一個典型的縮影而已。

企業:企業的目標是追求更多的利潤,如何獲得就要從產銷量、成本、價格三方麵挖掘潛力。

相關案例鏈接

A房產公司如何創造更多的利潤?

A房產公司是一家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中型房地產企業。

2010年,該公司實現商品房銷售麵積10萬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單價6000元,共計實現銷售金額6億元;平均每平方米會計成本5400元,總成本5.4億元,平均每平方米稅前利潤600元,公司實現總的稅前利潤6000萬元。稅前利潤是指沒有扣除企業所得稅的利潤。

2010年年底公司股東大會上,A房產公司張總經理首先向出席股東大會的各位股東表示感謝,並表示2011年他將率領全體員工為股東們創造更多的利潤。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2011年,A房產公司該如何創造比2010年更多的利潤呢?

(1)擴大商品房銷售麵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2011年銷售麵積增加到15萬平方米,公司稅前利潤將達到9000萬元。現實中,很難有“成本下降”和“價格提高”同時出現的好事。A房產公司隻有加強成本管理,使成本比同行低一點,同時堅持精細開發,使價格比同行高一點,就能擴大獲利空間,賺取高於同行的利潤。

600×15萬=9000萬

(2)降低每平方米商品房成本。如果其他條件不變,每平方米成本降低到5300元,2011年公司稅前利潤將達到7000萬元。

(6000-5300)×10萬=7000萬

(3)提高每平方米商品房銷售價格。如果其他條件不變,每平方米銷售價格提高到6300元,2011年公司稅前利潤將會達到9000萬元。

(6300-5400)×10萬=9000萬

社會:社會是由無數個個人和數量眾多的企業組成的集合,由於個人和企業的欲望無窮盡,所以整個社會的欲望也是無窮盡的。

2.個人、企業和社會追求欲望的滿足遭遇製約條件

個人、企業和社會在追求欲望滿足時,會遭遇某種製約條件。

王先生想購買一架直升機代步,但這個想法麵臨著購買能力的製約。私人直升機的購買、使用、維護成本遠高於私家車,王先生不一定能夠負擔得起。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的張同學既想利用元旦回家探望父母,又想留下來複習迎考。但是張同學沒有分身術,隻能兩者擇其一。

陳老師如果能夠兼職、炒股兩不誤,她的暑期收入將大大增加。但是,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外貿公司的製度也不會允許她“公私兼顧”。

上述幾個例子隻是追求欲望受阻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個人、企業和社會在追求欲望滿足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某種製約條件——滿足欲望所需要的資源有限,這裏的資源包括時間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資源等。

經濟學上用稀缺性來描述個人、企業和社會追求欲望受阻的狀況,所謂稀缺性是指相對於個人、企業和社會不斷增長的欲望而言,資源的相對不足狀態。

3.稀缺性製約下,個人、企業和社會選擇最優滿足方案

“理性人”是指希望以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最大經濟利益的各類從事日常經濟活動的主體。

由於稀缺性的存在,個人、企業和社會無法滿足全部欲望,隻能退而求其次,爭取滿足部分欲望。於是,個人、企業和社會經常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案之間“搖擺不定”。經濟學家們通常認為,“理性人”選擇最優方案,最優方案也就是會計利潤最大的方案。

陳老師根據什麼認為她炒股票不劃算呢?

2012年暑假,陳老師有兩種方案:

第一種是兼職翻譯,按照以往水平,可以獲得1萬元的兼職收入。此處不考慮兼職時的勞動投入,公司這點活對於陳老師來說很輕鬆,因而陳老師兼職的會計利潤是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