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也會放錯地兒——彼得原理(1 / 2)

一個人在某一職位上做得特別出色,並不代表他就能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將員工晉升到才能無法發揮的職位,不僅不是對員工的獎勵,反而使員工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給企業造成損失。況且,對於員工獎勵機製來說,單純將職位晉升看作重要的獎勵未免太過狹隘,有效、多元的獎勵機製應該是升職、加薪和休假同時存在的。

對員工來說,每個人都在期待著不停升職,向上爬,爬到一定的高度後,自己可能無法勝任工作,所以要做好心理準備。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不一定要坐在重要的位子上,工作才有動力,與其在一個無法勝任的職位上勉強支撐,無所適從,讓他人和自己都懷疑自身的價值,不如停留在讓自己遊刃有餘的職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三國演義》中“孔明揮淚斬馬謖”的橋段,也是彼得原理所致。諸葛亮在平定南蠻時,聽從了馬謖的分析:南蠻是化外之民,不易收服,以軍事平定後,還會再次叛亂,攻城不如攻心。於是,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收服人心,穩定了蜀國的南部。另外一次,在司馬懿即將被重用,負責攻打蜀國時,馬謖再次向諸葛亮獻計,散布司馬懿謀反的謠言,使司馬懿被削去了官職。這兩次獻計成功,使諸葛亮相信馬謖是個人才,後來才會派他領兵防守街亭,抗擊魏國的進軍,孰知馬謖臨陣慌亂,最終戰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馬謖戰敗是因為他沒有才幹嗎?如果他真的沒有才幹,怎麼會在之前的獻計中想出絕妙的點子?隻不過,之前的獻計是參謀的才幹,而領兵打仗則是指揮家的才幹,參謀獻計,但是不用指揮,不用做決定,成與敗和他無關;指揮家則需要發號施令,指揮軍隊,對成敗負責。諸葛亮基於馬謖在參謀方麵的才幹任命他做軍隊的指揮官,卻忽略了他根本沒有領兵打仗的經驗,結果蜀國戰敗,諸葛亮同時失去了一個富有智慧的參軍。

按照彼得原理,即使為了激發員工的潛能,也不能輕易地進行選拔和晉升,如果要為更高職位選擇人才,則應該看重潛力而不是當下的績效,看員工能否勝任未來的工作,而不是看他現在的工作成績。

高程是畢業於名牌大學的MBA,在校期間是出了名的學霸,考無不優,專業知識爛熟於心,專業理論無所不知,校園招聘時,他拿到了許多大公司的offer,最終,他選擇了條件最優厚的A集團——一個毫無經驗的大學生從高管助理的位置開始實習,沒有一家公司給他這麼好的機會。

過了實習期,高程對公司運作有了大概的了解。一天,梁總經理將他叫到了辦公室。

“高程,我看了你的實習鑒定,這段時間表現不錯,我很看好的呀!”

一個人在某一職位上做得特別出色,並不代表他就能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將員工晉升到才能無法發揮的職位,不僅不是對員工的獎勵,反而使員工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給企業造成損失。況且,對於員工獎勵機製來說,單純將職位晉升看作重要的獎勵未免太過狹隘,有效、多元的獎勵機製應該是升職、加薪和休假同時存在的。

對員工來說,每個人都在期待著不停升職,向上爬,爬到一定的高度後,自己可能無法勝任工作,所以要做好心理準備。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不一定要坐在重要的位子上,工作才有動力,與其在一個無法勝任的職位上勉強支撐,無所適從,讓他人和自己都懷疑自身的價值,不如停留在讓自己遊刃有餘的職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三國演義》中“孔明揮淚斬馬謖”的橋段,也是彼得原理所致。諸葛亮在平定南蠻時,聽從了馬謖的分析:南蠻是化外之民,不易收服,以軍事平定後,還會再次叛亂,攻城不如攻心。於是,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收服人心,穩定了蜀國的南部。另外一次,在司馬懿即將被重用,負責攻打蜀國時,馬謖再次向諸葛亮獻計,散布司馬懿謀反的謠言,使司馬懿被削去了官職。這兩次獻計成功,使諸葛亮相信馬謖是個人才,後來才會派他領兵防守街亭,抗擊魏國的進軍,孰知馬謖臨陣慌亂,最終戰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