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了第一塊玻璃之後——破窗效應(2 / 2)

光生知道,Hanza公司每一屆的總經理都遵從父輩的教訓,工廠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質量,二是安全。他在公司工作了五年,每次開會都會聽到總經理的教誨,這一次,他才深深感覺到總經理的良苦用心。之前,他也犯過很多錯誤,工作上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沒有人說他不行,反而耐心地激勵他。這一次,他知道,牽係Hanza公司靈魂的東西是不能碰的。

破窗效應的危害非常嚴重,一次姑息,就可能導致下一次的鬆懈,再一次便可能是大禍臨頭。因此,知名企業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視細節問題,絕對不會讓小問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發展。像強生、可口可樂、戴樂等公司,當公司因產品問題陷入信譽危機時,公司會大規模地召回產品,同時動用一切公關手段彌補形象,因為他們知道,多年來的苦心經營,很可能因為一個小失誤而萬劫不複。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未能看到破窗效應的危害,忽視了小問題,未能對管理上的破窗及時修補,結果造成了重大的聲譽和利潤的損失。

SZ是一家著名的製藥公司,由於經營得當,短期內在行業內打響名號,銷售額每年都在翻番。與此同時,公司每一年都會收到一些零售商的投訴,包括藥品質量問題、款項核算問題等,仗著財大氣粗、聲譽漸長,SZ的管理者並沒有將這些投訴當回事兒。直到有一年,一位老農因為喝了SZ生產的口服液,發生猝死,死者家屬將SZ告上了法庭,SZ在一係列的打擊下開始走下坡路。

拿到法庭傳票時,SZ的經理根本沒當回事兒,覺得死者家屬不過是到法庭上鬧一鬧,讓公司多賠些錢,經理把傳票交給秘書,交代他到時候代替自己出庭,自己則繼續開銷售研討會。當時,一位副總質疑他的做法,“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不能看得太輕鬆吧。”經理說:“這樣的事情天天有,我能時時刻刻盯著它嗎?鬧一鬧就要去賠錢,那公司的利潤不是要全賠給人家了?”鑒於經理的強硬態度,整件事在媒體上吵翻天時,SZ管理層沒有發過聲明,沒有露麵說一句話。

半年後,SZ在一審中敗訴,公司不僅要賠償死者家屬,還要接受藥監局的檢查。一時間,媒體上關於SZ藥品有毒的消息甚囂塵上,甚至有人預測,SZ不出一年就會破產。這時,SZ的管理層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惜為時已晚。

由於不服一審判決,SZ選擇繼續上訴,反反複複地開庭、庭辯,8個月後,SZ在終審中勝訴,可是,這場官司並沒有讓SZ的形象得到挽回。相反,打官司期間,SZ損失了十幾億元的銷售額,原本的市場丟失過半。

當破窗出現時,不管企業多大、多強,都應該第一時間出麵補救,和外界溝通,真誠地表明態度,通過當事人的口消除各種誤會,有錯就主動道歉,沒有錯就要據理力爭。“沉默是金”隻會給競爭對手捕風捉影的機會,妄自尊大則會造成更負麵的企業形象,企業店大欺客,消費者也不會輕易買賬。

營銷學中有一個公式:100-1=0。這個公式的意思是,即使有100個客戶對企業滿意,隻要有一個人不滿意,企業的美譽度就變成零。現實中當然不會如此絕對,但是,不滿意客戶的影響永遠是不能忽視的,一個滿意的客戶可以將他的滿意傳播給6個人,一個不滿意的客戶則可以將他的不滿意傳播給15個人。如此遞增下去,對企業來說,就不再是一個小漏洞、小細節的問題,而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