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1 / 3)

而在百餘年後,另一個山西的和尚,在洛陽遇到了叫作菩提流支的印度僧人,從他那裏得到了《無量壽經》,因此也成了淨土教徒。而這個山西和尚,日後便成了淨土宗的五祖之首。

至唐代,淨土宗已然成為紮根於中國大眾的最重要佛教派別。而到了宋代,又有人主張和尚當一麵參禪、一麵念佛,祈求往生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結果在宋以後,阿彌陀佛信仰便幾乎成了中國佛教的主流。到元代和清代,蒙古族與滿族統治者通常會更青睞喇嘛教而排斥佛教,但對於人口主體的漢族大眾而言,念“阿彌陀佛”已然是信佛的代名詞。

那麼,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呢?他的梵文意思,其實就是“無限的光明”。眾所周知,印度人生活在熱帶,太陽威力之強大自然是他們最大的體會,阿彌陀佛實際上就是太陽崇拜的佛教化。

在古印度人看來,太陽擁有無限量的光,也就擁有無限量的壽命,所以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無量壽佛。日出於東方,而沒於西方,當其沒入地平線之際,那樣一種光輝燦爛的景象,實在是令古印度人所歎服。也是因為這個緣故,阿彌陀佛,便成了佛教世界中的西方教主。而在東方的中國人看來,佛本身就是西天之佛,所以阿彌陀佛,也實在就應當是最值得崇拜的佛了!

不過,印度人雖崇拜西方的阿彌陀佛,但也崇拜東方的阿賒佛。可傳入中國之後,國人卻隻崇拜阿彌陀佛,對那東方之佛卻置若罔聞。這大概就要歸因於中國人的地理觀,國人眼中的東方就是茫茫大海,有東海龍王、有蓬萊仙子,卻不會有什麼佛。所以,國人便舍棄阿賒佛,隻接納了阿彌陀佛。

這說明什麼呢?首先,中國人實際上並不接納真正的或是說原始的佛教,那是一種類似早期基督教的苦修主義宗教,欲獲救於塵世,那就唯有自力苦修。而中國人心目中的佛教卻是這樣的,欲獲救,那就給寺廟施舍財物,收了錢,佛就會幫你。其次,信阿彌陀佛,死後便有機會升入西方世界,“衣服寶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等物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這種空想的玩意,用在國人身上那是極有市場的。

佛教的新世界:退出印度的佛教,在整個東亞獲得生機!

事實上,當佛教在南亞大陸日益衰亡之後,它卻在雪山以北的整個東亞大陸獲得了新的生機。

首先自然還是自印度西北入阿富汗越蔥嶺東來這條傳統路線,從最早的“伊存授經”事件,也就是大月氏的使臣伊存向當時的漢朝博士弟子景盧口授了一遍《浮屠經》,據說準確的年份是西漢哀帝元壽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年,這或許可以說是佛教入華的第一年。

然而從兩漢一直到南北朝,漢人主體似乎並不太願意接受佛陀的勸誡,更多的信徒,還是胡人。典型而言,如五胡亂華年代以暴虐聞名的後趙政權,其君主便是個典型的信佛者。

而在百餘年後,另一個山西的和尚,在洛陽遇到了叫作菩提流支的印度僧人,從他那裏得到了《無量壽經》,因此也成了淨土教徒。而這個山西和尚,日後便成了淨土宗的五祖之首。

至唐代,淨土宗已然成為紮根於中國大眾的最重要佛教派別。而到了宋代,又有人主張和尚當一麵參禪、一麵念佛,祈求往生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結果在宋以後,阿彌陀佛信仰便幾乎成了中國佛教的主流。到元代和清代,蒙古族與滿族統治者通常會更青睞喇嘛教而排斥佛教,但對於人口主體的漢族大眾而言,念“阿彌陀佛”已然是信佛的代名詞。

那麼,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呢?他的梵文意思,其實就是“無限的光明”。眾所周知,印度人生活在熱帶,太陽威力之強大自然是他們最大的體會,阿彌陀佛實際上就是太陽崇拜的佛教化。

在古印度人看來,太陽擁有無限量的光,也就擁有無限量的壽命,所以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無量壽佛。日出於東方,而沒於西方,當其沒入地平線之際,那樣一種光輝燦爛的景象,實在是令古印度人所歎服。也是因為這個緣故,阿彌陀佛,便成了佛教世界中的西方教主。而在東方的中國人看來,佛本身就是西天之佛,所以阿彌陀佛,也實在就應當是最值得崇拜的佛了!

不過,印度人雖崇拜西方的阿彌陀佛,但也崇拜東方的阿賒佛。可傳入中國之後,國人卻隻崇拜阿彌陀佛,對那東方之佛卻置若罔聞。這大概就要歸因於中國人的地理觀,國人眼中的東方就是茫茫大海,有東海龍王、有蓬萊仙子,卻不會有什麼佛。所以,國人便舍棄阿賒佛,隻接納了阿彌陀佛。

這說明什麼呢?首先,中國人實際上並不接納真正的或是說原始的佛教,那是一種類似早期基督教的苦修主義宗教,欲獲救於塵世,那就唯有自力苦修。而中國人心目中的佛教卻是這樣的,欲獲救,那就給寺廟施舍財物,收了錢,佛就會幫你。其次,信阿彌陀佛,死後便有機會升入西方世界,“衣服寶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等物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這種空想的玩意,用在國人身上那是極有市場的。

佛教的新世界:退出印度的佛教,在整個東亞獲得生機!

事實上,當佛教在南亞大陸日益衰亡之後,它卻在雪山以北的整個東亞大陸獲得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