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晨鍾暮鼓·守望 (5)(3 / 3)

愛情也一瞬間綻放,心裏有了在乎的那個人,在他麵前真的會變得很低很低,願意為他做千般事,累也高興,隻為討得他一個歡心,她親自為他裁剪做衣裳,晚上幫他抄抄寫寫,在廊下煲了湯,熱熱地端來,看著他一口一口地喝下去。

幸福的日子這樣簡單,就是願意為他打理生活,陪著他做任何事。

他要外出采購貨品,與她告別,玉蓮的眼裏含著多少不舍,說出來就化成這一句,照顧好自己,我等你回來。

他天不亮時啟程,她假裝睡著不知,其實她一夜都沒有睡,聽著他遠去,直到再也聽不到聲音,而她自己的千情萬緒,竟然也都不見了。

習慣了在黃昏的時候來這裏,與江麵的霧靄一起,浮上淡淡的憂鬱,南宋的江山正被步步緊逼,躲在這裏可享短暫的太平,似乎繁盛如昔,歌舞升平,夜不閉市,茶樓裏的說書場,戲院裏的鑼鼓點,還有瓦子裏巧笑舒袖軟語溫存的女子,讓多少人回家的腳步就這樣停了下來。

她的夫君在外,錢財在身,不知會不會被賊人盯上,而且一個人遠離家鄉,會不會寂寞得尋酒買醉,身邊一任流連的花瓣,是她不忍想的酸楚。

總是有這些奇怪的念頭,有了幸福,卻也有了患得患失的情緒,因為太珍貴,所以才那麼害怕失去,甚至連一點微瑕都會烙得心裏起疤痕,女人的心真是小,塞了他,就再也放不下別的。

收到了他捎來的書信,說一切都很順利,隻是旅途勞累,會失眠想她,一定會盡早回來。

她把信放在枕頭下,枕著他的氣息,變故都在說書人的故事裏,她隻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平凡地想著她在外的丈夫。

可還是習慣了每天去江邊等,是給自己相思的心一個安慰,也給世景人知道,提醒異客人,別忘了,有人等你,在回家的路上。

等待的姿勢都極其相似,如同等待的春色,柳岸花堤,年年新生。

這是尤求《人物山水冊》裏的一幅,整冊共十二幅,都取自江南景色,除了仕女,還有隱士之居,山巒莪蔚,雲霧滌蕩,蒼翠密林間無路可尋,或露殿脊,或藏茅屋,高僧逸士蒼鬆下摘葉飛花,充滿悠閑高雅之趣,濃而不俗,淡而不薄。

尤求生活在明朝經濟繁盛的時期,國泰民安的環境給了他平和閑適的創作環境,他的仕女畫深有仇英遺韻,善白描,重逸氣,圓轉流暢,筆下的人物有神采,有內涵,構圖清麗,意境雅致。

畫中的女子靠要一棵剛發新枝的柳樹前,樹幹的姿勢和人物的形態極其融洽,她又習慣了這樣出現,她和身邊的景物,已經守成了相知。燕子輕快地似能聽見語言,回顧時的一聲啾鳴,讓畫意有了生機,不管是盛世還是離亂,有了在外的愛,就會有守候的人。

小區的外麵有一條清幽的公路,兩旁的楊樹筆直粗壯,每到春天,楊花紛揚如雪,比雪輕盈纏綿,起起落落總是找不到那個停腳的地方,一陣風來,一個影子走過,都會驚得它逃散。

也是個黃昏,幾個學生在路上拍DV,女孩站在樹下不住地探過頭向遠方張望,湊到鏡頭裏去看,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卻又說不上來。

我從一邊走過,沒有打擾他們,女孩的樣子太像趕時間的急切,也許他們太小,體會不出這裏麵的差別,等車是耗時間,等人卻是耗心血,尤其是漫長的等待,早已不會再有那份焦灼,所有的借口都找了,所有的理由都想到了,依然不是盼望的樣子,最後隻剩了一個念頭,不急不怒不悲不忿,連憂傷都是淡淡的,什麼都不需要說,就是這樣一個最自然不過的姿勢,不放棄的等待。

幾百年後,青龍鎮已幾經盛衰變遷,已成了上海市的青浦區,宋時的輝煌倒還可以站在這裏,向不遠處眺望。

世博會的中國館裏,三維全息的《清明上河圖》正走著宋時的熱鬧,對麵就是《東京夢華錄》的文字影壁,都是來自於宋朝那個讓人無限追憶,又深深歎息的時代,恨不得怨不得,也卻也愛不夠,好在還有這麼多珍貴的資料,讓我們可以觸摸那時的繁華與心碎。

世事如棋難料,半壁的宋朝仍然有這麼多的遺存,萬曆時的尤求,所能查到的資料卻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