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原始檔案披露事件真相(1 / 3)

1955年3月10日,張耀靈約了關就記和關懋公在“就記電料行”接頭。三人在這裏見麵後,馬上轉移到一個咖啡館去。這時,陰謀直接指揮者金建夫化名“吳”神秘出現,同他們認識。這位“吳”神秘莫測,不斷更換自己的名字,有時化名為“吳”,有時又化名為“鄺”、“黃”。關就記和關懋公形容說:這位“吳”40多歲,西服整潔筆挺,南方口音,胡子刮得十分幹淨,下巴有點凸起。他們都說不清“吳”到底是什麼人,隻知道他是張耀靈座上的一名稀客,還風聞“吳”是台灣當局駐香港的一個情報機關的負責人。在這次接頭中,“吳”矛頭直指飛機場,問道:有沒有在飛機場工作的親戚朋友,能為他擔任“一項具有國家性重要意義的工作”?關就記說他沒有什麼親戚在飛機場工作。張耀靈在返回途中,也對關懋公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關懋公因直接幫不了忙,就去找周鑽如。周鑽如是舊國民黨人員,在港無正當職業,專給特務分子做底線、建聯係。周鑽如告訴關懋公說,他有三個同族人在飛機場工作。關懋公如獲至寶,趕緊把這個信息報告了張耀靈。3月18日,張耀靈把周鑽如帶到一個咖啡館,同“吳”見麵,關就記也在場。在這次會見中,“吳”著重調查了周鑽如在飛機場工作的同族情況。

1955年3月25日,“吳”狡猾地“打一槍、換個地方”,換到“生生旅館”同周鑽如、張耀靈再度會麵。會晤中,“吳”欣喜地得悉了機場清掃工周梓銘,是一個好色之徒和賭棍,有兩個姘婦,負債累累,時常曠工,航空公司準備將其解雇。摸清了周梓銘偷雞摸狗的底細,“吳”遂放心地伸出了毒觸角,布置周鑽如通過周梓銘的父親周瑞維,輾轉結識周梓銘,然後探探他是否願意為“吳”辦一件事。

3月26日,周鑽如去見了周梓銘,約好第二天同“吳”直接見麵。從此,陰謀活動越來越緊湊。從27日一直到31日連續幾天,每天都密謀會晤。“吳”的意圖也步步升級,越來越露骨。開始,“吳”隻提些無關緊要的建議,作為試探。後來,“吳”直截了當地問周梓銘有沒有膽量、是不是願意“擔任破壞一架共產黨飛機的任務”?為了引誘他上鉤,“吳”允諾給他60萬港元的獎金,並幫助他逃遁台灣。開始,周梓銘說太危險了,不敢下手。後來,“吳”把勸說工作做到了周梓銘的家裏。終於,周梓銘答應充當“殺手”。在網羅人員同時,台灣特務組織也秘密準備了炸彈。一個“四川號”輪船上叫張祖順的海員廚師,從基隆把炸彈運到了香港,然後一環一環地傳遞,先由“香港情報站”的特務李益民到第三街I78號一樓張祖順在香港的住所取走,轉交給另一特務徐縝。住在九龍太子道公共汽車總站附近的周梓銘和住在百加仕街832號的香港航空公司另一工人張瑞元一起,到徐縝處接受了如何使用炸彈的訓練。

1955年3月10日,張耀靈約了關就記和關懋公在“就記電料行”接頭。三人在這裏見麵後,馬上轉移到一個咖啡館去。這時,陰謀直接指揮者金建夫化名“吳”神秘出現,同他們認識。這位“吳”神秘莫測,不斷更換自己的名字,有時化名為“吳”,有時又化名為“鄺”、“黃”。關就記和關懋公形容說:這位“吳”40多歲,西服整潔筆挺,南方口音,胡子刮得十分幹淨,下巴有點凸起。他們都說不清“吳”到底是什麼人,隻知道他是張耀靈座上的一名稀客,還風聞“吳”是台灣當局駐香港的一個情報機關的負責人。在這次接頭中,“吳”矛頭直指飛機場,問道:有沒有在飛機場工作的親戚朋友,能為他擔任“一項具有國家性重要意義的工作”?關就記說他沒有什麼親戚在飛機場工作。張耀靈在返回途中,也對關懋公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關懋公因直接幫不了忙,就去找周鑽如。周鑽如是舊國民黨人員,在港無正當職業,專給特務分子做底線、建聯係。周鑽如告訴關懋公說,他有三個同族人在飛機場工作。關懋公如獲至寶,趕緊把這個信息報告了張耀靈。3月18日,張耀靈把周鑽如帶到一個咖啡館,同“吳”見麵,關就記也在場。在這次會見中,“吳”著重調查了周鑽如在飛機場工作的同族情況。

1955年3月25日,“吳”狡猾地“打一槍、換個地方”,換到“生生旅館”同周鑽如、張耀靈再度會麵。會晤中,“吳”欣喜地得悉了機場清掃工周梓銘,是一個好色之徒和賭棍,有兩個姘婦,負債累累,時常曠工,航空公司準備將其解雇。摸清了周梓銘偷雞摸狗的底細,“吳”遂放心地伸出了毒觸角,布置周鑽如通過周梓銘的父親周瑞維,輾轉結識周梓銘,然後探探他是否願意為“吳”辦一件事。

3月26日,周鑽如去見了周梓銘,約好第二天同“吳”直接見麵。從此,陰謀活動越來越緊湊。從27日一直到31日連續幾天,每天都密謀會晤。“吳”的意圖也步步升級,越來越露骨。開始,“吳”隻提些無關緊要的建議,作為試探。後來,“吳”直截了當地問周梓銘有沒有膽量、是不是願意“擔任破壞一架共產黨飛機的任務”?為了引誘他上鉤,“吳”允諾給他60萬港元的獎金,並幫助他逃遁台灣。開始,周梓銘說太危險了,不敢下手。後來,“吳”把勸說工作做到了周梓銘的家裏。終於,周梓銘答應充當“殺手”。在網羅人員同時,台灣特務組織也秘密準備了炸彈。一個“四川號”輪船上叫張祖順的海員廚師,從基隆把炸彈運到了香港,然後一環一環地傳遞,先由“香港情報站”的特務李益民到第三街I78號一樓張祖順在香港的住所取走,轉交給另一特務徐縝。住在九龍太子道公共汽車總站附近的周梓銘和住在百加仕街832號的香港航空公司另一工人張瑞元一起,到徐縝處接受了如何使用炸彈的訓練。

1955年4月11日5點多鍾,特務黃某將一顆茶杯大小的定時炸彈,用雞皮紙包好,交給周梓銘攜進機場。當“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抵機場時,周梓銘趁進行打掃的機會,在領班餘培的掩護下,把定時炸彈放置於飛機右輪艙的引擎部位。周梓銘騙餘培說,這是包西藥,並應允以後會給餘培好處。得手後,周梓銘不等放工時間即由鐵絲網爬出機場。特務黃、鄧二人駕駛汽車停於黃大仙靠近機場的地方,接應周梓銘離開機場,返回太子酒店。途中,黃、鄧二人對周大加讚揚,說回台灣後向上級報告,並表示周可帶其家人到美國去,至於60萬港元,要回台灣後才能給。當天,黃、鄧二人帶周梓銘離開太子酒店,先往A.B.C.餐室飲茶,並給了周梓銘一筆錢,要他遷往“新新酒店”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