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記者悲情憶當年(3 / 3)

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的黃作梅,是繼喬冠華之後的第二任香港分社社長。他1916年出生,原籍福建,入籍廣州,世居香港。1936年到香港灣仔政府貨倉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2月,黃作梅被派往倫敦、創辦新華社倫敦分社。1949年6月返回香港,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

“革命是有犧牲的,你要做好思想準備。”這是黃作梅在出發前一天晚上,對已經懷有9個月身孕的妻子雷善儒說過的話。多少年來,每到4月11日,雷善儒老人都要到八寶山公墓為黃作梅烈士掃墓。在公墓紀念碑上,有周恩來總理的親筆題詞:“參加亞非會議的死難烈士公墓”。細雨霏霏的清明節剛過,我走進雷善儒老人的住所。72歲高齡的她,已是兩鬢斑白,但回憶起47年前的往事,思路還相當清晰。那時,她和黃作梅結婚已經5年,夫妻恩愛。當時新華社香港分社實質上是中國駐港的官方新聞機構和代表機構,作為社長的黃作梅工作十分繁重,但他“每個月都會抽出一些時間陪我去遊泳、爬山。”老人說。

“他當時已經預感到可能會出事,臨上飛機前反複囑咐我要保重身體,照顧好孩子們。”說到這裏,雷善儒老人有些傷感。“4月11日接近中午,我接到飛機出事的消息,明知道他很難再活著回來了,但還是存有僥幸心理,心想飛機有救生設施,可能會沒事。”對雷善儒來說,丈夫並沒有走遠。“我不止一次夢見他如同那3名幸存的機組人員一樣,在茫茫的大海中漂泊後幸存下來,又意想不到地回到我的身邊……”事件發生後,國際輿論積極聲援中國同行,紛紛譴責蔣介石特務的謀殺罪行,認為是“人類曆史上最惡毒的國際政治罪行”,要求把謀殺者交付法庭公審。

4月15日,中國新聞工作者聯誼會發表聲明,為殉難同事誌哀,要求港英當局進行徹底調查,嚴懲凶手,並呼籲所有國家的新聞工作者一致警惕和揭發一切破壞亞非會議的陰謀。

4月17日,首都各界5000多人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追悼大會,11位烈士的遺像懸掛在主席台上。烈士們的遺像前,擺放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等送的花圈。印度尼西亞、印度和中國派員成立了調查委員會,於5月1日趕到飛機失事地點納土納群島。英國和印度尼西亞的船隻負責打撈工作,飛機殘骸分批運到雅加達港,進行進一步調查。據參加過在納土納群島進行調查工作後回來的人員稱,”克什米爾公主”號的大部分殘骸已經打撈起來,但是機尾沒有找到。在當地的調查過程中,除了德 克 賈塔爾上尉的屍體以外,在飛機殘骸中沒有發現其他遇難者的屍體。

5月27日印度新聞局公布了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摘要。這個報告摘要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明墜毀事件是由於放在飛機右翼輪艙後外翼角處的一個定時炸彈的爆炸所造成。港英當局在中國政府和國際輿論的強烈要求下,表示要追查、捕獲案犯予以法辦,也曾展開過一連串的調查,但終究未能拿獲真凶。

47年過去了,當”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漸漸走出人們的視線,成為遙遠的時代記憶時,雷善儒說起來卻似發生在昨天。她說:“作梅和他的同誌們實現了人生的最大價值,他們將在大海中永生。”今天,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依然矗立著一座高高的紀念碑,石碑的正麵是周總理的親筆題詞,背麵有11位烈士的姓名和簡曆。石碑上還有記載烈士們殉難經過的碑文,碑文的最後寫道:“為和平、獨立和自由的事業而光榮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