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雄才偉略魅力震萬隆(1 / 2)

曾參加“萬隆會議”的記者,原《今日中國》第一副總編輯張彥回憶:4月18日上午,亞非會議在萬隆的獨立大廈隆重開幕,印尼總統蘇加諾熱情洋溢發表了開幕詞《讓新亞洲和新非洲誕生吧!》。他說:“在我環顧這個大廳和在此聚會的貴賓的時候,心裏充滿了激動的感情。這是人類有生以來第一次召開的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是世界史的新起點。我希望,它將證明,亞洲和非洲已經再生了,新亞洲和新非洲已經誕生了。我們的任務首先是彼此取得諒解,從諒解中產生彼此間的更大的尊重,從尊重中產生集體的行動。”

下午,開始大會發言。各國首席代表按英文字母順序發表演說,到中國發言時,周恩來為了想多聽一些不同的意見,主動後延了。大會發言中大多數代表譴責了殖民主義、種族主義,表示了促進亞非團結合作的良好願望。但是,很快各種各樣刺耳的雜音就出現了,將共產主義誣蔑為“新殖民主義”,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人們發現,有的代表的發言,幾乎可以從美國報紙的社論中找到藍本。不能不讓人警惕地預感到,一隻破壞的黑手已經伸進了大會。人們的目光,都聚焦到周恩來身上,以為他一定會拍案而起,予以反擊。於是,就會像某些人所期待的那樣,大會必然爭論不休,以致最後陷於僵局,不歡而散。但是,人們注意到,周恩來一直在耐心地傾聽各種不同的意見,並且不時在紙上記錄些什麼。直到19日上午大會結束,他還沒有發言。但是,那天中午,回到住地別墅卻突然展開了一場準備下午發言稿的突擊戰。周總理在屋裏口述,由他的貼身秘書翻譯浦壽昌用鉛筆記錄。我們幾個翻譯都坐在打字機前等候,送出一頁,就立即翻譯,緊張的氣氛,猶如在進行一場戰鬥。但是,當時誰都沒有想到,總理出口成章的這個短短的《補充發言》,竟在亞非會議上發揮了旋乾轉坤的偉大作用。

下午的大會三點開始,我們的車隊前往會場時,正遇上了一場熱帶的瓢潑大雨,其激烈程度是我們溫帶人從未見過的,像天老爺用桶在往下倒水似的。可是,令人吃驚的是,會場前麵的馬路兩旁依然站滿了打著雨傘的人群,他們知道今天下午中國的周恩來要講話,他們希望直接從廣播喇叭中聽到。大會開始以後,泰國外長在發言中還點名攻擊中國,土耳其副總理也為其國家參加反蘇反共的《北大西洋公約》軍事同盟辯護。然後,會議主席宣布:“我現在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發言!”。在熱烈的掌聲中,周恩來健步走上講壇。這時候,會場已經座無虛席,不少人都隻能站著聽。我注意到,和我一起坐在記者席上的各國記者尤其緊張,顯然他們都在期待著將要發生的爆炸性新聞。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周恩來心平氣和地告訴大家,他的大會正式發言稿已經分發給各位代表,現在隻作一個簡短的《補充發言》。會場一片寂靜,都豎起耳朵聽這個《補充發言》將說些什麼?誰也沒有料到,周恩來的第一句話竟是:“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接著,他又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我們共產黨人從不諱言我們相信共產主義和認為社會主義製度是好的。但是,在這個會議上用不著來宣傳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各國的政治製度,雖然這種不同在我們中間顯然是存在的。”他並且進一步坦率地說明:“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到共同基礎,我們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整個補充發言不過二十分鍾,除了中間由浦壽昌念的譯稿,一頭一尾都是周恩來用洪鍾般的聲音講的。講話結束後,會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每一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感覺到,會場裏的空氣陡然變了。好心的人們無不欣慰地意識到,麵臨分裂危機的亞非會議因此得救了,心裏懸著的一塊石頭落下了地。狼狽不堪的,是那些事先早已寫好爆炸性新聞的西方記者。樹雖欲靜而風卻不止,在隨後幾天大大小小的會議中,各種交鋒不斷出現,有時甚至是風暴。時刻都讓人感到,有一股黑色勢力在起作用,為的是使會議達不成一致協議。同時,人們也看到,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總是以折衝樽俎和協和萬邦的高超外交藝術,努力掃除逆流,將會議一步一步引向以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為核心的萬隆精神的勝利。

曾參加“萬隆會議”的記者,原《今日中國》第一副總編輯張彥回憶:4月18日上午,亞非會議在萬隆的獨立大廈隆重開幕,印尼總統蘇加諾熱情洋溢發表了開幕詞《讓新亞洲和新非洲誕生吧!》。他說:“在我環顧這個大廳和在此聚會的貴賓的時候,心裏充滿了激動的感情。這是人類有生以來第一次召開的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是世界史的新起點。我希望,它將證明,亞洲和非洲已經再生了,新亞洲和新非洲已經誕生了。我們的任務首先是彼此取得諒解,從諒解中產生彼此間的更大的尊重,從尊重中產生集體的行動。”

下午,開始大會發言。各國首席代表按英文字母順序發表演說,到中國發言時,周恩來為了想多聽一些不同的意見,主動後延了。大會發言中大多數代表譴責了殖民主義、種族主義,表示了促進亞非團結合作的良好願望。但是,很快各種各樣刺耳的雜音就出現了,將共產主義誣蔑為“新殖民主義”,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人們發現,有的代表的發言,幾乎可以從美國報紙的社論中找到藍本。不能不讓人警惕地預感到,一隻破壞的黑手已經伸進了大會。人們的目光,都聚焦到周恩來身上,以為他一定會拍案而起,予以反擊。於是,就會像某些人所期待的那樣,大會必然爭論不休,以致最後陷於僵局,不歡而散。但是,人們注意到,周恩來一直在耐心地傾聽各種不同的意見,並且不時在紙上記錄些什麼。直到19日上午大會結束,他還沒有發言。但是,那天中午,回到住地別墅卻突然展開了一場準備下午發言稿的突擊戰。周總理在屋裏口述,由他的貼身秘書翻譯浦壽昌用鉛筆記錄。我們幾個翻譯都坐在打字機前等候,送出一頁,就立即翻譯,緊張的氣氛,猶如在進行一場戰鬥。但是,當時誰都沒有想到,總理出口成章的這個短短的《補充發言》,竟在亞非會議上發揮了旋乾轉坤的偉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