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知道,夫妻間時有新異,才能讓兩個人的感情不陳舊,不遲鈍,不厭煩,因為情感會在不斷的發現中潛滋暗長,仿若燎原之火,冉冉升溫。一千年前,聰慧乖巧的王弗掌握這個火候恰到好處。
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中說:
其始,未嚐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王弗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都陪伴左右,紅袖添香;蘇軾背書的時候,偶有遺忘,吭吭哧哧想不起來的時候,她便不動聲色地從旁小聲提醒。雲開霧散,刹那間腹中詩書滾滾來。有時候,蘇軾故意想考考她,試探地問她其他書,她都約略知道。
這個“約略知道”已然是了不得了。蘇大才子博聞強識,可是真真正正的書袋子。在蘇子麵前弄斧,那得是要一番功力的。小女子得心應手,讓蘇軾知道,這個王弗小姐,不可貌相,竟是個“敏而靜也”、清心自持的主兒,實在難得。
曾有“幕後聽言”的故事流傳於世。還是那篇墓誌銘,蘇軾回憶愛妻昔日相夫教子的過往,感慨萬千:
從軾官於鳳翔,軾有所為於外,君未嚐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將死之歲,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
話說蘇軾在鳳翔做官的時候,王弗對蘇軾在外麵所作所為,達到“未嚐不問知其詳”的地步。不僅如此,還“垂簾聽政”,在屏風後麵“竊聽”客人與蘇軾的談話,提醒蘇軾,雙親不在身邊,自己為人處世要格外謹慎小心。學會識人,對那些首鼠兩端、見風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備,加以防範。
蘇軾在這裏沒有指名道姓說“那些人”是誰,但像章惇等後來對蘇軾嚴加迫害的鼠輩,當初在鳳翔都是與蘇軾往來頻繁的“朋友”。在這方麵,蘇軾惹出的麻煩還少嗎?
蘇軾這個活得熱鬧瀟灑又不守規矩的才子,個性率真。用他自己的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遇到不爽心之事,“如蠅在食,吐之方快”,口無遮攔。
知子莫如父,這一點讓父親蘇洵最最放心不下。縱然他有先見之明,用心良苦地為愛子取名為“軾”,試圖警示他鋒芒畢露必然會招致別人嫉妒暗算,希望他能適度收斂鋒芒,善於掩飾、保護自己,也終是鞭長莫及。
做父親的,總不能寸步不離地守著兒子,一招一式教導著去做。這樣,督導的重任就落到王弗身上。終究,王弗不負父望。
現代人都知道,夫妻間時有新異,才能讓兩個人的感情不陳舊,不遲鈍,不厭煩,因為情感會在不斷的發現中潛滋暗長,仿若燎原之火,冉冉升溫。一千年前,聰慧乖巧的王弗掌握這個火候恰到好處。
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中說:
其始,未嚐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王弗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都陪伴左右,紅袖添香;蘇軾背書的時候,偶有遺忘,吭吭哧哧想不起來的時候,她便不動聲色地從旁小聲提醒。雲開霧散,刹那間腹中詩書滾滾來。有時候,蘇軾故意想考考她,試探地問她其他書,她都約略知道。
這個“約略知道”已然是了不得了。蘇大才子博聞強識,可是真真正正的書袋子。在蘇子麵前弄斧,那得是要一番功力的。小女子得心應手,讓蘇軾知道,這個王弗小姐,不可貌相,竟是個“敏而靜也”、清心自持的主兒,實在難得。
曾有“幕後聽言”的故事流傳於世。還是那篇墓誌銘,蘇軾回憶愛妻昔日相夫教子的過往,感慨萬千:
從軾官於鳳翔,軾有所為於外,君未嚐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將死之歲,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
話說蘇軾在鳳翔做官的時候,王弗對蘇軾在外麵所作所為,達到“未嚐不問知其詳”的地步。不僅如此,還“垂簾聽政”,在屏風後麵“竊聽”客人與蘇軾的談話,提醒蘇軾,雙親不在身邊,自己為人處世要格外謹慎小心。學會識人,對那些首鼠兩端、見風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備,加以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