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這裏沒有指名道姓說“那些人”是誰,但像章惇等後來對蘇軾嚴加迫害的鼠輩,當初在鳳翔都是與蘇軾往來頻繁的“朋友”。在這方麵,蘇軾惹出的麻煩還少嗎?
蘇軾這個活得熱鬧瀟灑又不守規矩的才子,個性率真。用他自己的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遇到不爽心之事,“如蠅在食,吐之方快”,口無遮攔。
知子莫如父,這一點讓父親蘇洵最最放心不下。縱然他有先見之明,用心良苦地為愛子取名為“軾”,試圖警示他鋒芒畢露必然會招致別人嫉妒暗算,希望他能適度收斂鋒芒,善於掩飾、保護自己,也終是鞭長莫及。
做父親的,總不能寸步不離地守著兒子,一招一式教導著去做。這樣,督導的重任就落到王弗身上。終究,王弗不負父望。
王弗雖然年紀不大,卻從小家教嚴格,性格內向,文靜,和大開大放的蘇軾的性情是屬於互補型的。受家庭耳濡目染,王弗對官場上的事情要比蘇軾知悉得多。她時時謹記:夫妻事,夫妻共同分擔。所以,這朵花開,不為傾城,而是以一顆敏感、澄清的心,洗手作羹湯,低眉於夫君左右,盡心竭力以自己的聰慧,佐助夫君辨人剖事,讓他少走彎路。
聰明的女人,大多具有憑直覺判別好壞的非凡本領,她們天性中就對人際、對世事有著出色的洞察力。事實證明,王弗實有真知灼見。從蘇軾的褒獎中可以看出,她對蘇軾的勸誡,有時達到了可以針砭的地步。
所謂路遙知馬力,遇事見人心。蘇東坡不得不承認,王弗的話總是很靈驗,一語成讖。曆經多次摔打後,他也就心悅誠服,對賢妻言聽計從了。
可以這樣說,在蘇東坡剛出道的幾年中,他的知識長進,政績斐然,聲名鵲起,與王弗這個賢內助是息息相關的。
不僅如此,這位賢內助,還經常對蘇軾的激進行為,力挽狂瀾,及時加以規勸和製止。
蘇軾做了爸爸以後,一次,帶著兒子在家興致勃勃地取鬆煙造墨,沒想到,火焰滾滾,差點把自家的房子給一把火燒掉。
蘇軾,就是這般生性瀟灑浪漫,甚至有些放蕩不羈,如果沒有身邊人的忠言箴勸,不知要惹下多少麻煩。
蘇軾曾這樣回憶:
某官於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積;雪晴,地墳起數寸。軾疑是古人藏丹藥處,欲發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發也。”軾愧而止。
——《蘇軾文集》卷七三《先夫人不發宿藏》
從秦朝就有方士為求長生修煉不老仙丹,到北宋,長生不死之夢也還是大行其道的,當時的劉敞便挖掘青銅器,欲得古人所藏的仙丹。蘇軾對道人煉丹之事,亦是癡迷到無以複加,所以看到一處不積雪,就懷疑是古人藏丹藥處,甚至要掘地探丹。
王弗就說,如果婆婆在的話,肯定不會讓你去挖丹藥的。蘇軾頓時為自己的冒失慚愧而止。
顯然,對於王弗,蘇軾是敬重大於自我的縱度。在蘇軾的心目中,賢妻良母王弗,已不自覺地充當了他行為的監督人。並且,不經意地替補了母親的位置。
“有識”二字,乃是古代對讀書人的至高評價,蘇軾用這兩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見王弗在他心中的分量。
依蘇軾天馬由韁的個性,絕不會容忍他所不愛的人幹涉他的事務,更不會讓外人約束自己的行為。可是王弗對他的規勸,他不僅聽從了,而且終生銘記在心。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見證了二人之間的平等關係和兩心相屬之情。
情投意合、相濡以沫——我想,這兩個詞用在他們倆身上該是特別地恰如人意。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最好的,隻有最合適的。比如藍天和白雲,綠草和大地,比如我遇到你,以及,你遇到我。
生性粗獷的男人,永遠都需要好女人來打磨,修煉。感謝上天垂愛,讓蘇軾遇到王弗。自此,蘇王伉儷,雙雙攜手出川,順江東下。初涉塵世,官場凶險,雖是蘇軾衝鋒陷陣在前,背後的王弗卻不敢有半點鬆懈,更談不上安享輕閑。她一直和他並肩櫛風沐雨。
王弗,蘇軾的賢妻芳伴,他的城,他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