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烏台(1 / 3)

積毀可銷骨。如果執政者偏聽偏信,讒言則會掩蓋事情的真相,讓事情往相反的方向發展。

“烏台詩案”就是一群奸佞小人為打擊迫害蘇軾上演的一出典型的讒毀事件。

禦史台,史稱台獄。禦史台的官署內遍植高大的柏樹,枝繁葉密,上有數千隻烏鴉棲居築巢,朝去暮往,後人稱之為“烏台”。

烏台是宋朝的監察彈劾機關,主要負責對朝中大臣和各州府衙門的官吏,以及皇親國戚進行監督,對違法亂紀的文臣武將進行糾舉彈劾。按現在的說法,台獄就是皇帝的“高幹”牢房,不僅規格高,特權也高,禦史可以“風聞奏事”,僅憑傳聞發現官吏中有違法犯罪行為的,即可上奏皇帝進行逮捕查辦,而不必事先核查事情的準確性。禦史台內自設監獄,可以直接拘禁、審訊犯罪的大臣。

蘇軾一向光明磊落,仁慈寬厚的他,待人接物從不以對方的地位、行當來論高低貴賤,他曾對弟弟蘇轍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照他的看法,和尚、道士、妓女、高官、小吏、平民百姓,在他眼裏根本沒區別。可是,聰明蓋世的蘇子,在人情世故方麵始終認識不夠,不明白“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世上不僅男女有別,還有好人、壞人之分,有一種人絕對需要遠離,這種人叫“小人”,蘇軾的周圍有的是這類人。

蘇軾對王安石的激進變法一向持反對態度,遭到變法派的打擊,為遠離政治旋渦,多次請求外放,在杭州、密州、徐州任職期間,走村串戶,體察民情,發現新法實施中的許多弊端。因他個性一向是疾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台,吐之乃已”,便常常不假思索地“以詩托諷”,期盼能“有補於國”。無疑,他成了變法派的眼中釘。

1074年,王安石遭反對派圍攻,不得不罷相。由於黨內之爭,第二年,王安石再度為相,但很快又再度罷相。王安石下台後,朝中風雲變幻,一些投機者趁機混入變法派,統治階級內部新政與保守勢力之間嚴肅的政治鬥爭,逐漸演繹成為爭權奪利的傾軋,使變法淪為排斥打擊異己的無聊鬧劇。

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蘇東坡由徐州調任湖州。他作《湖州謝上表》,略敘自己過去無政績可言,謝皇恩浩蕩,因文人性情,文後捎帶幾句牢騷話:“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不承想,本無心之言,卻被新黨捕風捉影、惡意圍攻,禦史中丞李定和監察禦史何正臣從中摘出“追陪新進”“老不生事”等句,誣蔑蘇軾是在諷刺變法派“新進”,喜歡“生事”,明目張膽地侮慢和影射朝廷。

當然,這樣的“罪證”還不足以扳倒樹大根深的蘇軾,他們又從蘇軾的好友、駙馬都尉王詵為蘇軾出版的詩集《元豐續添蘇子瞻學士錢塘集》中尋章摘句、插圈弄套,編造罪名:

積毀可銷骨。如果執政者偏聽偏信,讒言則會掩蓋事情的真相,讓事情往相反的方向發展。

“烏台詩案”就是一群奸佞小人為打擊迫害蘇軾上演的一出典型的讒毀事件。

禦史台,史稱台獄。禦史台的官署內遍植高大的柏樹,枝繁葉密,上有數千隻烏鴉棲居築巢,朝去暮往,後人稱之為“烏台”。

烏台是宋朝的監察彈劾機關,主要負責對朝中大臣和各州府衙門的官吏,以及皇親國戚進行監督,對違法亂紀的文臣武將進行糾舉彈劾。按現在的說法,台獄就是皇帝的“高幹”牢房,不僅規格高,特權也高,禦史可以“風聞奏事”,僅憑傳聞發現官吏中有違法犯罪行為的,即可上奏皇帝進行逮捕查辦,而不必事先核查事情的準確性。禦史台內自設監獄,可以直接拘禁、審訊犯罪的大臣。

蘇軾一向光明磊落,仁慈寬厚的他,待人接物從不以對方的地位、行當來論高低貴賤,他曾對弟弟蘇轍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照他的看法,和尚、道士、妓女、高官、小吏、平民百姓,在他眼裏根本沒區別。可是,聰明蓋世的蘇子,在人情世故方麵始終認識不夠,不明白“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世上不僅男女有別,還有好人、壞人之分,有一種人絕對需要遠離,這種人叫“小人”,蘇軾的周圍有的是這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