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渡(3 / 3)

——《別黃州》

東坡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可以回來,殊不知,這一別,煙水茫茫,孤舟飄搖,再也回不去了。

六月,東坡乘坐的小船途徑江寧(今南京)的時候,特地停留去看望賦閑在家的王安石。這時候,王安石已不複當年推行新法時政治家的士氣和威風,閑居於南京的半山園。他兩次被拜為宰相,又兩次被罷相,其間遭到一手扶植起來的親信呂惠卿的背叛,兼之三十三歲的兒子王雱不幸病故,白頭人送黑發人,這位曾叱吒風雲的老宰相萬念俱灰,辭職回鄉,成為一個在鄉間獨自騎驢閑行、疲憊頹唐的鄉村野老,“喃喃自語,有如狂人”。

東坡在江寧與王安石朝夕相處一個多月。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談詩,鬥嘴,議論朝政,促膝交談,遊戲說笑,毫無顧忌。

王安石早年發憤,中年禿頂,常被人以“禿驢”調侃。一天,東坡邀約王安石同到中山古刹遊玩。在書房門口碰到王家管家,就問:“禿驢在否?”恰好被房裏的王安石聽到,大聲回答:“不在!‘東坡’啃草去了!”東坡聽了哈哈大笑。

二人一起來到鍾山腳下,在一座題為“王八馱石碑”的漢碑前欣賞書法。

王安石看到石碑下壓著的“大烏龜”,眉峰一揚,笑著對東坡說:“學士,此碑頗有傾斜!”

東坡正斟酌碑文,上下審視一眼,不假思索地反問:“這塊石碑正直聳立,哪有傾斜?”王安石指著碑下的“烏龜”說:“細看,下麵向(像)東坡矣!”東坡一聽,當即明白王安石在為剛才的戲弄說事,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安石’不正也!安石不正,石碑怎可能直乎?”二人對視一眼,捧腹大笑起來。

此次會麵,蘇王二人,彼此有了更為深入、更為真實的認識。王安石對東坡的文才大加讚賞,東坡亦為老宰相的淵博學識折服,在詩中為這次相聚留下了珍貴的一筆: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次荊公韻四絕》)

東坡說,看著滿麵病容的老宰相獨自騎著毛驢,默默走在荒野上,想起他昔日雷厲風行的樣子,心裏多麼難過。假若時光能倒退多好,退回到十年以前,那麼我就會在江寧買上幾畝田地,和老相國比鄰而居,一起喝茶聊天,一起談詩論道。

其實,蘇東坡和王安石兩個北宋文學大腕兒,隻是政治主張不同,他們都是思想剛正的正直文人,都是為大宋江山社稷勵精圖治、效忠效力的政客,所以,政治上的分歧並不影響他們成為惺惺相惜的朋友。這一次會麵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麵,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也就是兩年之後,鬱鬱寡歡的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太傅,葬於江寧的半山園。

告別老宰相後,東坡繼續南行。走了幾個月,汝州已經不遠了。但禁不住江南幾位朋友的熱情相邀,東坡喜歡上了常州,希望能在這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度過餘生。東坡向上級打了《乞常州居住表》的報告,仁慈的神宗皇帝樂得做個順水人情,批準了他這個請求,任命他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團練副使,即刻赴任。雖然依舊是戴罪之身,不能簽署公事,東坡卻也不計較,沒有公務也好,人間有味是清歡,能在常州久居,有好山好水好友常伴,已然滿足。

原以為此生就在常州樂山樂水了,沒想到夢想又要落空,北宋王朝遇上了大事。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五日,積勞成疾的神宗皇帝駕崩,年僅三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