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心理:專家讓人站一隊,權威更有說服力(1 / 1)

△ 權威心理:專家讓人站一隊,權威更有說服力

美國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給某大學心理學係的學生們講課時,向學生介紹一位從外校請來的德語教師,並強調說這位德語教師是從德國來的著名化學家。在試驗中,這位“化學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個裝有蒸餾水的瓶子,說這是他新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有些氣味,請在座的學生聞到氣味時就舉手,結果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對於本來沒有氣味的蒸餾水,這位“權威”的心理學家通過語言暗示而讓多數學生都認為它有氣味。

人們都有一種“安全心理”,即人們總認為權威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語言往往是正確的,服從他們會使自己有種安全感,相信他們就不會出錯,或者說降低出錯的概率。同時,人們還有一種“認可心理”,即人們總認為權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會要求相一致,按照權威人物的要求去做,會得到各方麵的認可。這兩種心理同時作用就誕生了權威效應。

所謂“權威效應”,就是指說話人如果地位高、有學識、受人敬重,所說的話就容易受到別人重視,並使人相信其正確性,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權威效應”的例子很多:做廣告時請權威人物讚譽某種產品,辯論說理時引用權威人物的話作為論據,等等。在人際交往中,利用“權威效應”,還能夠達到引導或改變對方態度和行為的目的。

企事業單位以及商場、酒店、學校、娛樂場所大都願意請領導或名人雅士題寫名稱;很多書籍,也喜歡請名人題簽作序;有的藥品、保健品的宣傳資料上,常常見到官員的題詞和接見董事長、總裁的照片:這一切,都是利用人們的權威心理為自己的產品做代言。

在企業中,領導也可利用“權威效應”去引導和改變下屬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因此,一個優秀的領導肯定是企業的權威,或者為企業培養了一個權威,然後利用權威暗示效應進行領導。當然,要樹立權威就必須要先對權威有一個全麵的、深層的理解,這樣才能正確地樹立權威,才能讓權威保持得更加長久。

在教育中,尤其是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而言是“權威人物”,不論是專業知識還是人生閱曆都有絕對的優勢。教師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學生中確立自己的權威,充分發揮“權威效應”,從而使自己的教學理念暢通並有效地執行。但“權威效應”不能濫用,須知“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一些容易忽略的細節、不當的言行會逐漸地削減已經樹立的威信。

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適時地引用專業人士的言論更能使人信服,會使溝通變得更加輕鬆容易,專家或是權威的說法更具可信度。權威是行走的言論說服通行證,權威的說服力有時較事實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