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2)

我把這些照片寄給了雲南的一個朋友,他在昆明的一家報社工作,我估計他應該能設法把我的照片轉給方湄。

他接到我的信後,立即給我打了個電話,讓我靜候佳音。

當然,我也沒有守株待兔。我到上海圖書館去了一趟。看了一天的雲南的報紙和雜誌,想從上麵找到一點誌願者的消息,看能否發現方湄的蛛絲馬跡,但結果卻讓我失望。不僅在當地的報紙上找不到方湄的一丁點信息,連誌願者的新聞也沒能找到幾則。倒是看了不少如何發展旅遊業,以振興雲南經濟的報道。有篇文章還洋洋灑灑地證明了傳說中的香格裏拉就是雲南的麗江,希望有關方麵能出麵,通過新聞媒體和法律的形式將其正式確立。因為這樣做可以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我把報紙放下,不禁為自己的天真和迂腐感到可笑。在這個時代,除了錢外,有誰還會關心一個莫名其妙的誌願者呢?方湄可不是去旅遊的。

因為是星期天,閱覽室裏的人還不少,其中大部分是中學生模樣的小朋友和頭發花白的老頭老太,由於沒有座位,他們很多人都直接坐在走廊的地板上看書,還有的則站在書架前一本本地翻閱手裏的書報。我走到書架前,隨手取下一本彩印的娛樂類雜誌,想輕鬆一下,換換眼睛和腦子。可是我萬萬想不到的是,居然在這上麵發現了一則有關方湄的消息。我的眼睛一下瞪大了,立即把這篇文章反複讀了好幾遍。記者把方湄現在在雲南的生活描寫得活靈活現。

顯然,在這位記者看來,這位歌壇紅星近段時間已由絢爛歸於平淡,她如今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山村小學當老師,每天天不亮就需要起床,去接翻山越嶺而來上課的孩子,中午,她還要給孩子們做飯,晚上,則一個人在煤油燈下備第二天的課。生活是單調的,日常的,可方湄卻並沒有厭倦。因為,她正在反思自己前一段時間的音樂,而她對這裏的生活的感受越深,對自己將來的音樂走向的把握也才會更為深刻,更為本質。

文章壓題的地方有一張方湄的照片,不過還是方湄在當歌星時用在磁帶封麵上的那張標誌性的黑白照片。很有可能,這篇文章是篇二手的,記者並沒有見到方湄。這也正是讓我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因為這張照片,還有這篇文章的口吻所給人的感覺,似乎方湄是為了體驗生活才去的雲南,而不是順應內心的召喚才去的。

不過,如果記者真的這樣寫,又有誰能相信呢?

更讓我不解的是,大胡子對記者說方湄之所以到雲南去采風,是小粉橋公司的安排,是為了下一張唱片的創作尋找靈感。我想,這固然是大胡子無奈之下的緩兵之計,作為朋友,可以理解。但他對方湄的行動這樣解釋,還是多少讓我感到有些不快。大胡子還說,上次邀請旅美小提琴家周佳音小姐回國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準備把方湄推介到國外去演出,而且,將聘請國內頂尖的民樂高手為方湄的新唱片配器,對了,這張唱片現已決定以翻唱中國各地的民歌為主,目的就在於向世界介紹,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把這些照片寄給了雲南的一個朋友,他在昆明的一家報社工作,我估計他應該能設法把我的照片轉給方湄。

他接到我的信後,立即給我打了個電話,讓我靜候佳音。

當然,我也沒有守株待兔。我到上海圖書館去了一趟。看了一天的雲南的報紙和雜誌,想從上麵找到一點誌願者的消息,看能否發現方湄的蛛絲馬跡,但結果卻讓我失望。不僅在當地的報紙上找不到方湄的一丁點信息,連誌願者的新聞也沒能找到幾則。倒是看了不少如何發展旅遊業,以振興雲南經濟的報道。有篇文章還洋洋灑灑地證明了傳說中的香格裏拉就是雲南的麗江,希望有關方麵能出麵,通過新聞媒體和法律的形式將其正式確立。因為這樣做可以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