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一(1 / 1)

自序一

吾非曆史家,此哲學史對於“哲學”方麵,較為注重。其在“史”之方麵,則似有一點可值提及。

中國近來,史學頗有進步。吾人今日研究中國古代史所持之觀點,與前人不同。吾人今日對於中國古代之知識,與前人所知者亦大異。前人對於古代事物之傳統的說法,吾人今日亦多已加以辨正。對於此種“古史辯”,王船山、崔東壁即已有貢獻;不過近人更有意的向此方向努力耳。

吾於寫此哲學史時,對於中國古代史,亦往往有自己之見解。積之既久,乃知前人對於古代事物之傳統的說法,亦不能盡謂為完全錯誤。官僚查案報告中常有“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之語。前人對於古代事物之傳統的說法,近人皆知其多為“查無實據”者。然其同時亦多為“事出有因”,則吾人所須注意者也。

吾亦非黑格爾派之哲學家,但此哲學史對於中國古代史所持之觀點,若與他觀點聯合觀之,則頗可為黑格爾曆史哲學之一例證。黑格爾謂曆史進化常經“正”、“反”、“合”三階級。前人對於古代事物之傳統的說法,“正”也;近人指出前人說法多為“查無實據”,此“反”也;若謂前人說法雖多為“查無實據”,要亦多“事出有因”;此“合”也。顧頡剛先生雲:“反”之方麵之工作,尚多未作;吾深信之。吾亦非敢妄謂此哲學史中所說之中國古史,即真與事實相合。不過在現在之“古史辯”中,此哲學史,在“史”之方麵,似有此一點值得提及而已。

此書初稿成後,先在清華印為講義,分送師友請正。其經改正者,及書中采用師友之說之處,皆隨文注明。謹乘此機會,向諸師友致謝。

馮友蘭十九年八月十五日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