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卷 其他國家文學代表作家(3 / 3)

小說作品多取材於孟加拉河流域,對當時的殖民統治和封建道德習俗進行了抨擊。

泰戈爾的代表作《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意為“獻詩”。這部詩集表達了泰戈爾對宗教的敬意。如“把禮讚和數珠撇在一邊罷”、“他是在鋤著枯地的農夫那裏/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裏/太陽下,陰雨裏/他和他們同在/衣袍上蒙著塵土”這些詩句,歌頌了萬物化成一體的泛神,指出其是人人皆可親近、有極強平民色彩的存在。作品風格輕快、自然,將生活的苦樂悲喜進行了詩化,同時也表達了泰戈爾對祖國未來的關懷。

《飛鳥集》

在這部詩集中,泰戈爾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來稱讚愛情的美好與偉大。此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指出世界和自然都是人性化的,萬物有它們自己的思考。作品對世間的男女之愛、母子之愛、人與自然的愛,進行了深刻的探索。同時,通過“群星不怕顯得像螢火蟲那樣”這樣的詩句,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的光芒。

99.卡夫卡(1883—1924)

1883年,弗蘭茨·卡夫卡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時期的布拉格。父親赫爾曼是一個成功的猶太商人,他對子女的管教十分嚴厲。卡夫卡與父親的關係極不融洽,這導致他形成了憂鬱孤獨的性情,並將此直接反映到他的文學作品中,如以父子關係為主題的《司爐》。

卡夫卡讀完高級文科中學後,進入布拉格德語大學,攻讀文學,卻在父親的強迫下,改為攻讀法律。但卡夫卡仍堅持著自己的文學夢,並於1904年開始發表小說。

在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卡夫卡先後在布拉格刑事法庭和民事法庭實習。卡夫卡進入布拉格勞工事故保險公司供職期間,創作了《觀察》。因為肺病,卡夫卡的這幾份工作都沒幹太久,便辭職了。此後的時間,卡夫卡或與好友經常出國旅遊,或去蘇黎世進行療養。

1912年,卡夫卡進入了創作的爆發期,《判決》《變形記》相繼問世,並從此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同年8月,卡夫卡結識菲莉絲·鮑威爾並開始了兩人間糾結的愛情長跑。兩年後,卡夫卡與菲莉絲·鮑威爾在柏林訂婚,寫下了《城堡》的第一稿。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卡夫卡為妹夫的工廠而操心。同時,因為他與菲莉絲·鮑威爾的好友有了曖昧的關係,導致他們兩個人解除了婚約。同年,卡夫卡開始寫作《審判》《失蹤者》。

接著,卡夫卡與菲莉絲·鮑威爾進行了第二次訂婚。但此後,卡夫卡的健康情況每況愈下,甚至出現了咯血的狀況。最終,卡夫卡的病情確診為肺結核,他前往妹妹家療養。三個月後,卡夫卡與菲莉絲·鮑威爾第二次解除婚約。

卡夫卡在三十六歲時創作了堪稱向“父輩文化”宣戰的檄文《致父親》。次年,卡夫卡因為肺病停止了一切活動,並回到布拉格。

1924年4月,肺病晚期的卡夫卡住進了維也納森林療養院。同年6月3日,卡夫卡逝世,被葬於布拉格的一個公墓。他的作品生前多未發表,死後由其好友,布拉格著名作家馬克斯·布羅德整理出版。

卡夫卡的寫作特點

作品繼承和發展了德語文學史上的“逸事風格”,創作了大量超短篇,即“微型小說”。作品放棄了德語語言的習慣用法,創造了新的敘述語言和結構,並引入了哲學思考,對人類存在的焦慮感等問題進行了哲學式的探索。

作品以暗示、象征、荒誕等創作手法表達了卡夫卡自身所感受到的孤獨、荒誕和恐懼感,畫麵感強烈,感情激烈,表麵荒誕,但其內在包含真實的感情和發人深省的含義。作品以底層人物為主人公,他們的生活孤獨、彷徨,看不到希望。

卡夫卡的代表作《城堡》

《城堡》是卡夫卡最具特色、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土地測量員K前往某城堡上任。但當他來到城堡時,卻因為不知名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任命,而且也進不到城堡內。為此,K一直試圖聯係城堡的負責人,負責人隻給他安排了兩個礙事的助手,而K卻始終不清楚到底誰是負責人。直到小說的結尾,K也沒有進入城堡。在作品中,城堡象征了權力和國家機器,它對人民百姓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小說融入了卡夫卡一生的思考,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做了深刻的剖析,充滿象征意義。

100.馬爾克斯(1928—)

1928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生於哥倫比亞的小鎮亞拉卡達加。1947年,馬爾克斯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在大學期間,馬爾克斯廣泛閱讀西班牙黃金時代的詩歌,同時開始文學創作。一年後,馬爾克斯因為內戰而輟學,並進入報界,當了一名記者。此後,馬爾克斯移居至墨西哥,從事文學創作。雖然出版發表了不少作品,在拉丁美洲文壇內有些名氣,但直到1966年《百年孤獨》的出版,馬爾克斯才享譽世界文壇,成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作品一經出版,便在國內引起了轟動,並迅速紅遍西班牙語世界,甚至獲得了歐洲的文學獎項。1972年,馬爾克斯獲得了拉丁美洲最高文學獎“加列戈斯文學獎”。但為了抗議智利政變,馬爾克斯於1975年,在他文學創作的高峰時宣布封筆五年。

1982年,馬爾克斯因“融幻想與現實為一體,勾畫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夢幻般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和鬥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因為哥倫比亞發生地震,馬爾克斯重新回到了祖國。

1999年,馬爾克斯得了淋巴癌,受化療等因素的影響,馬爾克斯已很少進行創作。現今,馬爾克斯又患上老年癡呆症,可能無法再進行創作了。

馬爾克斯的作品特點

作品中加入傳說、神話和《聖經》中的片段,並將這些事轉化成為現實中發生過的事,使得作品充滿魔幻氛圍。小說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主義手法,寓意深刻。

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妻子烏蘇拉是表兄妹,布恩迪亞的叔叔和烏蘇拉的姑姑結婚曾生下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兒子,因為怕近親結婚會生出長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妻子同房。這事遭到了鄰居的嘲笑,憤怒之下,布恩迪亞殺死了鄰居。死去的鄰居靈魂不散,使得布恩迪亞不得安寧,隻好離開家鄉。在一個夢的啟示下,他帶著家人來到馬孔多鎮。在馬孔多鎮,熱愛探索、渴望得知外麵世界的布恩迪亞不斷研究新的技術,並試圖打通馬孔多鎮與外界的聯係。以失敗告終的布恩迪亞最終瘋掉,而被綁在了樹上,直至去世。

布恩迪亞的長子阿爾卡蒂奧放蕩不羈,最終被人暗殺。次子奧雷裏亞諾同樣風流成性,在參加內戰期間私生子無數,但當他的這些孩子來馬孔多鎮找他的時候全被打死了。躲過無數次暗殺的奧雷裏亞諾最終沉迷於煉金術,直至去世。女兒阿瑪蘭塔的感情生活也不如意,甚至與侄子發生了亂倫,最後靠縫製壽衣度日。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三代兩兄弟同樣叫阿爾卡蒂奧和奧雷裏亞諾。阿爾卡迪奧因為不知親生母親是誰,而愛上了母親。而奧雷裏亞諾則成為了軍隊長官,但因為貪贓枉法而被擊斃。奧雷裏亞諾則愛上了自己的姑母阿瑪蘭塔,因為這段愛情沒有結果而去參軍,最終死於戰亂。

家族的第四代人中,出了個美人雷梅苔絲,因為貌美而令幾個男人為其喪生。美貌的雷梅苔絲隻有一個嗜好,便是洗澡,最後在晾曬衣服的時候被刮到了天空之中。而她的弟弟阿爾卡蒂奧參加了工人罷工,此後罷工被血腥鎮壓,阿爾卡蒂奧雖然幸存,但因恐懼,至死都待在房間裏研究吉卜賽人留下的羊皮手稿。奧雷利亞諾雖然也四處風流,並嗜酒成性,但他的日子卻出奇的好,最後在疼痛中與阿爾卡蒂奧同時死去。

家族第五代中的阿爾卡蒂奧愛財如命,最終被歹徒殺害。雷梅苔絲則與愛人偷情,不幸的是,他們被雷梅苔絲的母親發現,母親將她的愛人打死,而已有身孕的雷梅苔絲則被送至了修道院。最小的烏蘇拉性格活潑,立誌改變馬孔多鎮死氣沉沉的狀況。

家族的第六代中,奧雷裏亞諾是個私生子。他一直沉迷於研究神秘的書籍和手稿,對中世紀的事研究頗深。但他對姨母烏蘇拉產生了深深的愛戀,最終發生了亂倫的關係,雖然這種關係讓他們痛苦,但他們仍堅信他們生出了家族中唯一一個因為愛而誕生的生命。烏蘇拉因為產後大出血而去世。而他們的孩子,不僅長著一條豬尾巴,還被一群螞蟻吃掉了。奧雷裏亞諾最終破譯出了手稿上的內容,而內容竟是他們一家人的命運,也就在這個時候,馬孔多鎮被風從地球上刮走了。

小說通過描寫馬孔多鎮上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生活,選用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概括了哥倫比亞的曆史。作品跨越百年曆史,人物眾多,哥倫比亞發生的如政變等重要事件,再加上諸多神奇的情節使這部作品變幻莫測,具有史詩的厚重。

通過這部小說,馬爾克斯表達了對拉丁美洲的命運的關注,同時也對生活在拉丁美洲上的民眾的生命力表達了尊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