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年,薄伽丘逝世。
薄伽丘的作品特點
作品刻畫了數百個形象生動鮮活的人物,將意大利社會的各階層人民進行了較為全麵的展現,並在敘事的過程中加入了啟迪性的說教。在客觀描述的同時,也借鑒了古典文學裏的各種傳說,表達了對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進而對宗教的禁欲主義進行了譴責。
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談》
1348年,在歐洲肆虐的黑死病入侵佛羅倫薩,眾人紛紛避難。作品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十個前往鄉村避難的年輕人,為了排遣時光,在十天裏,每人講一個故事的故事。
這些故事對虛偽的宗教教規和奸詐的教徒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抨擊,直言不諱地指出教廷就是一個充滿罪惡的熔爐。同時,作品也展現了人民的智慧和毅力,對人類可以自主地追求自由和幸福,終將在各方麵取得成就表達了堅定的信心。
96.塞萬提斯(1547—1616)
1547年,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出生於馬德裏附近的埃納雷斯鎮。因為家庭貧困,加之債務纏身,塞萬提斯一家過得十分拮據。
在校學習期間,塞萬提斯喜歡上了戲劇,開始了文學創作,並在他的語法教師出版的書籍中,發表了三首詩歌。但是,因為在決鬥中刺傷了一個營造師,塞萬提斯被通緝,為此他逃往意大利。意大利的藝術風格影響了塞萬提斯的創作,在他此後的作品中多有涉及。
後來,塞萬提斯參軍入伍,並在戰爭中英勇作戰,以致左手致殘。傷好後,塞萬提斯又參加了幾次遠征。當他從那不勒斯回西班牙時,在途中被捕。其間塞萬提斯有過四次潛逃,但都沒有成功,直到家人付清贖金,才被釋放。家人為了贖回塞萬提斯而負債累累,為此,回到家後,塞萬提斯開始努力找工作來補償家用。此後,塞萬提斯有過一次不成功的婚姻,為此他創作了《審理離婚案件的法官》,成為第一個在幕間短劇中涉及離婚的劇作家。
1585年,塞萬提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加拉黛亞》。兩年後,塞萬提斯作為無敵艦隊的臨時代表出訪了安達盧西亞,這條路線也成了小說《林孔內特和科爾塔迪略》中的路線。此後,塞萬提斯當上了稅吏,卻因為經濟原因被捕。在監獄期間,塞萬提斯開始醞釀《堂吉訶德》。經過八年的創作後,《堂吉訶德》得以出版。在此期間,塞萬提斯嚐試了多種敘述方式完成的短篇小說集《訓誡小說集》得以出版,這部作品也成為文壇的經典作品。《堂吉訶德》第二部的出版,奠定了塞萬提斯在文學曆史上的地位。雖然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第二部出版的同時,還出版了試圖比肩希臘經典的《貝雪萊斯和吉西斯蒙達曆險記》,但這部小說完全被掩蓋在《堂吉訶德》的光芒之下。
1616年,塞萬提斯在馬德裏病逝。
塞萬提斯的作品特點
小說對已衰退的文學潮流進行了嘲弄性的模仿,對經典的小說人物也進行了改編以達到嘲諷的效果,並由此形成了新的小說類型。
小說善於通過描述典型化的語言和行為來表現主人公的性格,塑造經典人物。小說結構並不縝密,但有發人深省的悲劇因素和滑稽誇張的喜劇因素,並在其中摻入了塞萬提斯的世界觀,加深了小說的深度。
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訶德》
深愛騎士文學的堂吉訶德騎著一匹瘦馬,拿著生鏽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懲惡揚善發揚騎士精神。堂吉訶德將一個擠奶的姑娘想象成為主人,當他麵對現實時,他都用幻想的騎士世界的方式來對待,這讓他鬧出了很多笑話,包括將鄉村客棧當城堡,將客棧的老板當成城堡的主人,讓老板封他為騎士,將羊群當軍隊而衝向羊群進行廝殺,甚至把罪犯當成受迫害的紳士而救了他們,結果被打成重傷。在朋友的努力下,他才被帶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的堂吉訶德繼續著他的騎士冒險,但屢遭失敗,甚至差點丟掉了性命。經過這一番波折後,堂吉訶德終於認識到騎士小說都是無稽之談,進而悔不當初。
堂吉訶德是一個瘋狂可笑,但有著高度道德感、崇尚自由、反對奴役的英雄,他堅持正義並忠於愛情。堂吉訶德的這一係列特點,也恰好反映出文藝複興時期舊的信仰向新的信仰過渡階段的社會心態。作者以犀利的諷刺筆鋒對西班牙的封建統治階級進行了無情的鞭撻,揭示出教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
97.易卜生(1828—1906)
1828年3月20日,亨利克·約翰·易卜生出生於挪威希恩的一個小康家庭,但不久之後,隨著父親陷入嚴重的抑鬱,家庭狀況急轉直下,母親則寄托於宗教信仰。這一境況對易卜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他的戲劇創作中大多以此時的家庭狀況為背景。
易卜生在十五歲時便離開父母,自力更生,並於第二年開始了劇本的創作,用了六年才完成了第一個劇本,但沒有獲得上演的機會。而他創作的《墓地》被搬上舞台後,因為反響平平,他暫時中斷了戲劇創作。
在朋友的推薦下,易卜生在卑爾根劇院擔任編劇和舞台主任,他的職業戲劇家生涯由此開始。在此後的時間裏,易卜生自己雖然沒有寫劇本,但因職務原因,參與過一百四十五部戲劇的創作,這使他對戲劇的創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1859年,易卜生結婚,但由於他離開了劇院,經濟狀況窘迫,五年後離開了挪威,前往意大利,並在那裏住了二十七年。
來到意大利後,易卜生接連創作了兩部戲劇《布蘭德》(1866)和《彼爾·英特》(1867),並先後公開上演。這兩部戲劇成為易卜生的成名作,並幫助他扭轉了經濟困境。
成功後的易卜生對戲劇創作有了自信,並開始嚐試在戲劇創作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進而形成他獨有的“思想的話劇”。從此,易卜生的戲劇創作進入了黃金期,揚名歐洲。
1891年易卜生回到挪威首都奧斯陸。1900年易卜生中風,久治不愈,六年後去世。
易卜生的作品特點
作品取材於現實,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在戲劇中,好人不一定得到好報,壞人也不一定受到懲罰,顛覆了之前的戲劇模式。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
娜拉在丈夫海爾茂病重期間,為了給丈夫治療,偷偷工作,並冒險借錢。而借給她錢的正是丈夫手下的員工柯洛克斯泰,此時的柯洛克斯泰正麵臨著失業的危險。柯洛克斯泰知道娜拉在借錢時冒充了他垂死的父親的簽名後,以此為要挾,讓娜拉幫助他向海爾茂求情,保住職位。但海爾茂並不同意。柯洛克斯泰準備揭發娜拉的行為,絕望的娜拉想一死了之。
當海爾茂知道這事後,怒斥娜拉是一個不道德、不誠實的女人,而要與她離婚。就在此時,柯洛克斯泰決定把證據送還給娜拉,並承認自己的做法是不道德的。知道自己不再受到威脅,海爾茂又勸娜拉與他和好。但正是這前後強烈的差別,讓娜拉對海爾茂感到失望,也意識到自己就像一個玩偶一樣,得不到同情和關愛,於是堅決地拒絕了複合的要求。
作品對當時的婚姻中的男女關係進行了尖銳的抨擊,提出女人要追求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權利。
98.泰戈爾(1861—1941)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的加爾各答。泰戈爾的家中有著良好的文化氛圍,這使得泰戈爾自幼便對文學產生興趣,八歲便開始創作詩歌,並於十五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十七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同年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留學。
回國後,泰戈爾專門進行文學創作。此後,泰戈爾擔任過梵社秘書。1886年,泰戈爾出版《新月集》,這部作品中的許多詩歌成為印度學校中的必選文學教材。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將他的《吉檀枷利》譯成英語,並借此獲得19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創作詩歌之餘,泰戈爾還進行小說創作,是印度中短篇小說的創始人。
為抗議1919年4月13日英國軍隊在阿姆利則的劄連瓦拉園向印度人民開槍屠殺的行為,泰戈爾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也是第一個拒絕這一頭銜的人。同時,泰戈爾也反對英國在印度推行的死背書的、不與大自然接觸的教育製度,並為此創辦了國際大學。
1941年,泰戈爾在去世前,寫下了遺言《文明的危機》,控訴了英國殖民統治,並對祖國終將獲得獨立表達了信心。同年8月7日,泰戈爾與世長辭。
泰戈爾的作品特點
詩歌作品對各地的風格和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比對,因此,對不同文化的描述也格外細膩,充滿鮮明的特色。作品華美、神秘,充滿感情。詩歌闡述了泰戈爾深刻的宗教和哲學見解。他希望所有人都可以過上和平的生活,但因為他處於殖民環境,所以作品流露出淡淡的傷感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