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成三十三歲。
三十三是一個關口,大家說,三十三,亂刀斬,紀成不相信,紀成家裏的人叫紀成到廟裏去燒一炷香,紀成不高興,家裏人就代替他去燒了香,燒過香,大家就放心了,也沒有再提起來,總怕紀成說出對菩薩不恭的話來。
一
紀成從小的時候,就聽他的祖父講“不為良相,定為良醫”的道理,後來長大了,他就要學醫,可是他的成績不好,沒有考上醫科大學或是醫專什麼的學校,所以他就要自學成才。在分配工作的時候,他要求到衛生係統的單位,不巧那一年就沒有醫療單位的名額,隻有一家養老院,叫他做廚子的下手。紀成的工作不很忙,有空的時候,他就到醫生那裏去。養老院有兩個醫生,一個中醫,一個西醫。紀成曉得養老院的老人相信中醫的多,他就想拜中醫為師。中醫說,我說一件事給你聽吧,中醫就說他的老婆去年胃痛,中醫給她把脈,看舌苔,看出來她是胃病,就給她吃中成藥胃痛丸,吃了一天,胃還是痛,吃二天,胃更加痛,到第三天,眼睛就睜不開了,別人說,還是送西醫院查一查,就送西醫院去查,做了心電圖,剛剛查出來是“心肌梗死”,心就梗死了。紀成不相信中醫說的話,可是中醫說,這是真的,我怎麼會拿自己死去的老婆來尋開心,紀成有點傷心。他就想拜西醫為師,西醫說,學西醫就要學解剖,你不把人的肚子翻開來看看,你怎麼曉得裏麵是什麼東西,在這地方,你到哪裏去開膛破肚。
紀成在養老院裏很苦悶。老人就過來和紀成說話,這個老人大家叫他木老老,背地裏說他有點十三點。
木老老說:“紀師傅,你曉得藥王吧。”
紀成不曉得藥王。
別的老人就對紀成說:“木老老是懸空八隻腳,藥王就是從前的扁鵲呀。”
木老老一本正經地說:“我說的藥王,不是那個藥王,我說的藥王,我認得的,紀師傅你去找藥王。”
別的老人就笑木老老,說他熱大頭昏。木老老不理睬他們,他告訴紀成,藥王就在白頭橋的藥市上,不過,藥王是隱姓埋名的,問人是問不到的。
紀成後來就到白頭橋去。
從前有個什麼人,走過白頭橋的時候,想到兩句話,念出來,大家覺得好,後來就刻在白頭橋的石柱上,前麵一句話叫白頭橋奈白頭何,後麵一句已經模糊不清了,隻看見“故老”兩個字,也不曉得是什麼上下文。
白頭橋的藥市,是很早就有名氣的,說白頭橋藥市有半部《本草綱目》,所以聞名天下,恐怕多少有點虛頭,就像從前的人說吳中的花市、珠市、米市、油市、菜市、魚市、布市怎麼怎麼的大,說魚腥橋魚市有半個太湖,說倉米橋米市有半邊天下一樣。
紀成到白頭橋去,當然是看不見什麼《本草綱目》,不過三、五、十來個人,蹲在地上,攤一塊舊油布,舊報紙什麼的,擺幾樣中成藥,比如蛇藥,風濕藥,還有老鼠藥之類,再有就是外地來的,山東人,安徽人,新疆人,還有光一隻膀子的西藏人,賣老虎骨頭,犀牛角,羚羊粉什麼的,這地方的人,隻有在動物園裏見過老虎,沒有看見過老虎骨頭,所以也不曉得擺在那裏的老虎骨頭是真的還是假的。
紀成去打聽藥王,都說不曉得,在藥市上的那些人,紀成都仔仔細細地看過他們的麵孔,但他看他們沒有一個像藥王。
紀成就很失望。
紀成的師傅劉廚子說:“紀成哎,學什麼醫呀,像我,做個廚子,不好啊。”
紀成想想也是,不做良醫,做個好廚子,也是一樣的,以後他就一心一意跟著師傅學手藝,他覺得學廚子比學醫容易得多。
劉廚子喜歡喝酒,一喝酒就要誤事,他誤了事,紀成就頂替上去,養老院的人把紀成燒的飯菜吃了,也吃不出不是劉廚子的手藝,劉廚子就說:“紀成,你出道了。”劉廚子的家就在養老院裏,劉廚子從養老院開辦的時候,就是這裏的做飯師傅,劉廚子一直到三十八歲還沒有討老婆,後來還是領導幫忙,找了一個附近農村的女人,成了一家人家。劉廚子四十歲得子,本來是一樁開心事,可是兒子身體不好,有個什麼先天性的哮喘,喘起來嚇煞人的樣子,要接氧氣的,春夏秋冬,不管是什麼日子,說來就來,現在有十五歲了,也沒有個好轉的樣子,起病來,尿屎全在身上,把劉廚子和他老婆弄得灰心喪氣。劉廚子就罵老婆肚皮不爭氣,老婆就罵劉廚子貨不硬,罵來罵去,小劉心裏就很難過,就去死,死了幾次,又死不掉。劉家裏的日子,別人看來,也是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