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門堂間有兩扇門。
前麵的門對著街,後麵的門對著天井。前麵的街上很熱鬧,人來人往,後麵的天井也熱鬧,天井裏人家多,事也多,所以宋老先生住門堂間,住了幾十年也不厭氣。
宋家裏不是住房困難戶,他們有朝南的大房間,還有朝東的廂房。毛頭說:“阿爹你搬出來,我住門堂間吧。”
毛頭是宋老先生的大孫子。毛頭是孝順的,不過他也向往住門堂間的自由。他們家把朝南的大房間一隔為二,毛頭住前麵半間,毛頭的爺娘住後麵的半間,毛頭住的地方就變成了穿堂間,所以毛頭在家裏的一切活動逃不過大人的眼睛,毛頭想自由。
可是老先生說:“門堂間我是不讓的。”
毛頭說:“哎呀,老大爺,跟你換,是為你好呀,門堂間刮風漏風,落雨進水,有什麼好呀。”
毛頭的爺娘也說:“就是,你搬出來吧,讓毛頭住門堂間,不然人家要罵我們的。”
老先生沒有辦法,他就告訴他們:“我跟你們說,門堂間隻有我可以住,我住了就太平。你們進來住,要見怪的,以前沒有告訴你們,門堂間是有怪……”
毛頭他們就很有勁,問有什麼怪。
老先生就說起從前的事。從前宋老先生的二伯父,買了一口壽材,放在門堂間,有一天夜裏,二伯父養的一隻小狗就趴在門堂間的板壁上哀哀地哭了大半夜,到天亮時候,二伯父吐血而亡。大家都說是怪,二伯父的身體,原本是很好的。
宋老先生的二伯父,其實就是他的親生父親,因為他是過繼給大房裏的,所以把自己的父親叫做二伯父。其實二伯父是因為破產而死的,破了產,傷了心,就吐血,就死了。
宋老先生是常常要講一點點古,可是關於門堂間裏的怪,關於一隻小狗的哭,還是第一次講。毛頭雖是個人模人樣的小夥子了,聽了以後,就不再提換房的事了。
從前宋家裏的人,在商界是有點名氣的。宋老先生的二伯父宋子深早年就在蘇州城裏開了很大的米行,由於經營得法,事業不斷展,後來十分興旺。有一年宋子深到鄉下小鎮檢查下麵的代理人收購稻米,他去的那個古鎮,是一個商民繁會的地區,方圓數十裏農村,十多個鄉鎮的物資都在這裏集散。由於當時還沒有公所,沒有專人專事管理進進出出的農產品,多而又雜,尤其是稻米的集散十分混亂,宋子深後來就在這裏創設了第一家米醬行,商號宋和美。宋子深叫自己的阿舅做了經理,開行時就有職工七、八十人,到旺季雇臨時工有頭二百人,為古鎮商業的展,經濟的繁榮起了第一推動力的作用。
但是到後來幾年的況,宋家的人並不很清楚,因為那時候宋子深不讓小輩繼承他的事業,他要叫小輩讀書,所以也從來不帶他們到鄉下古鎮上去。一直到他死了,家裏人才現宋家在小鎮的事業早已敗落,究其原因,是他的父親弄不過後來展起來的當地勢力,一直到被擠垮為止。因為宋子深在後來的幾年,將大部分的力量投到下麵去,所以下麵一垮,宋家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宋家裏畢竟家大業大,在城裏還有一些店行,好歹讓小輩支持下來。
現在宋先生老了,就常常要拿那些古話來講給別人聽,嘴角上總是有兩堆白沫。人家煩他,就說:“老先生哎,唾沫是精神,你養養精神吧。”他就很不開心。人到老了,不開心的事就多起來。有許多本來跟他不搭界的事,也會惹得他不開心的。
同天井住的老潘,是給單位看看大門的一個工人,文化不高,卻喜歡弄盆景,宋老先生是很不以為然的,說老潘弄盆景是阿胡亂,人家老潘氣量大,也不同他計較,但心裏強勁,要弄出點名堂來給他看看。
老潘果真就弄出名堂來了,他培養的一盆五針鬆,取名“老龍探海”,參加一個盆景大賽得了第一名。
“老龍探海”得勝回來,老潘把它放在天井當中,正對門堂間的後門。鄰居裏曉得了消息的,都來看“老龍探海”,來看的,自然都要說幾句客氣話,宋老先生走出門來,看見大家圍住老潘。